登录
首页 特色检测 送检中心 检测机构 资讯 标准库 质量知声 人才频道 仪课通

注意啦!《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第二次修订

生态环境部 2021-12-17 点击 159 次

导读生态环境部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进行了修订,近日发布了修订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生态环境部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进行了修订,近日发布了修订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背景: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以下简称地下水导则)于 2011 年 6 月首次发布实施。2016 年 1 月,为落实环评放管服改革要求,原环境保护部对地下水导 则进行了第一次修订,简化了现状监测要求,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对建设项目地下水环 境影响评价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修订后的地下水导则,基于 2015 年《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以下简称分类管理名录)制定了附录 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 分类表”,极大地简化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判定过程,提高了可操作性。但分类管 理名录几经修订后变化较大,导致附录 A 部分条款与现行分类管理名录要求不一致,无法 有效指导部分行业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一、标准修订必要性 

1.1 生态环境部职责分工调整对地下水环评提出新要求 

机构改革后,生态环境部新增了原国土资源部关于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职能和水利 部的部分地下水保护职能,使区域、水源地、地块尺度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得以统一。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生态环境部更加重视水、气、土、生态等各要素之间的 关联性,系统考虑、统筹谋划我国地下水环境管理工作。作为打通“地上和地下”的重要建设内容,地下水环境管理是构建地上地下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主战场,地下水环境 影响评价作为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源头预防的核心,需向系统化、立体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1.2 加强地下水导则与其他环境要素协同管理的要求 

随着环评改革深化,环评要素导则之间的协同性需求进一步提高,这要求地下水导则 与生态、土壤等环评要素导则紧密衔接,分工协作。如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对于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的水位变化和影响范围,作为评价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土壤盐化影响时,地下水位是重要的评价参数,需要通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给出水位变化情况。为此,亟需修订地下水导则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以下简称“土壤导则”)等导则 进行衔接,更好地服务生态、土壤等要素评价,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1.3 提高地下水导则对规划环评的指导和可操作性 

地下水具有缓变性、迟滞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一定范围内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在相对较大尺度上(如产业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查、统一监测、统一预测、统一 提出防控措施,相对经济合理,且便于项目环评的高效执行和简化管理。因此,在规划环评阶段充分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判断不同区域地下水环境抗风险能力,明确园区 产业要求与规划目标的相符性分析,规避高风险行业在地下水相对脆弱区块落地,可从源头上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控效果。规划环评阶段开展充分有效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建立 行之有效的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不仅能够大幅降低规划内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能够提高规划区地下水污染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现行地下水导则缺少对规划环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规范指导,需要补充完善,明 确规划环评中地下水评价要求,为简化规划内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内容提供指导,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环评管理效率。 

1.4 解决现行地下水导则部分条款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2016 版地下水导则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作为规范性目录,是基 于2015年版分类管理名录制定的,但2017年、2018年、2021年分类管理名录三次修订 后变化较大,导致现行地下水导则附录A部分条款与分类管理名录不符。同时,附录A中部分行业由于工艺调整或环保设施、政策的变化,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污染途径,甚至一 些行业基本切断了对地下水直接造成污染的途径或通道,极大地降低了地下水污染风险,如电镀项目架空布设、加油站全面实行双层罐、固体废物干化固化后填埋等,均需重新审 视此类行业的地下水环评要求。

此外,部分条款对具体项目的指导性存在不足。地下水导则在2016年修订时已经考 虑到事中事后监管的相关衔接,重点强调地下水污染跟踪监测,并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监测点的设置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支撑,导致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 地区难以落实,如地形陡峭的山区、地下水位埋深较大的地区、岩溶管道流高度发育的地区等,难以科学合理地布设跟踪监测点位。

二、主要修订内容 

2.1  重新制定了附录A《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 

一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进行细化分类,重点梳理可能产生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行业,并按其特点进行了归类处理,形成了Ⅰ类、Ⅱ类和Ⅲ类;对未纳 入分类表的行业明确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二是明确所列行业中涉及单纯纺丝的、仅组装的、单纯混合和分装的,或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不存在地下水环境影响源的,可不开展地下水影响评价。例如,仅对罐装化学品进行分装的建设项目,或存在污染源但 架空于地面以上的建设项目,或项目所在地位于海上无地下水的,明确了此类项目可不开展地下水环评。三是对于未列入附录A.1和A.2的行业,对于确实存在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根据地方和行业管理的实际需要,提出开展必要调查留作背景/本底、分区防渗以及跟踪监测等要求。

2.2调整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依据 

修改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简单分析”的 技术要求,一是进一步简化对于纳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但规模小且处于不敏感地区建设项目的地下水评价工作要求;二是体现地下水环境区域性特点,简单分析时仅需对建设项目场地所在地的地下水流场有大致了解和描述,通常可通过区域资料获取;三是分析重点应放在对将来趋势的判断上,可通过项目周边其他建设项目或区域环评的资料进行分析,或通过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进行经验判断,便于后期统一管理。

2.3明确了建设项目与规划环评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相关要求 

本次修订针对进一步强化规划环评、加强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的要求,结合 地下水环境的特点,通过明确和强化规划环评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合理简化规划包含的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内容,为切实加强规划环评工作、做好项目环评简化提供规范依据。一是新增第4章“规划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其中第1-3节分别提出了 规划环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工作流程和基本技术要求;第4节提出了几 类典型规划(包括产业园区、煤炭工业矿区开发、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等)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具体要求。二是新增“4.5规划区域内的建设项目环评简化条件”,即“规划 环评已基本明确评价区域的地下水流向(流场)、埋藏情况、资源利用现状、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敏感目标等(满足4.3.4和4.3.5),且规划区域已按照HJ164等相关技术要求实施地 下水环境跟踪监测计划(满足4.3.8),规划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基础资料和现状监测数据可 满足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求,规划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仅调查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开展分区防渗,针对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装置或设施布设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点位”。

2.4补充了有关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影响范围评价的要求 

生态环境部职能调整后,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能进一步强化,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环境 保护要求进一步加强,为适应新的变化形势,新增5.1.2的相关要求。建设项目可能对地下 水的水位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水位上升和下降两方面的影响。地下水水位上升对环境的影响是可能造成土壤盐渍化,主要涉及行业类别为灌溉工程、平原区水库工程等;地下水水位下降对环境的影响可能造成生态环境变化,主要涉及行业类别为隧道工程、采矿工程和地下水库等。本次修订补充提出了对地下水位影响的评价要求,明确了仅针对附录A.2相关行业的建设项目,在依据HJ19和HJ964 需评价其地下水位变化造成的生态和土壤环境影响时,可根据 5.1.2条款要求开展相应的工作,目的是分析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情况及 影响范围,其影响后果由HJ19和HJ964开展相应的评价。

2.5补充和调整了相关术语和定义 

(1)调整术语“地下水”定义,将“地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调整为“地 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一是土壤导则无法全部涵盖包气带,地下水若采用原定义将出现管理空白区;二是地下水在整个环境管理过程中需要与土壤、地表水等协同,采用原定义将在西北干旱区和西南石漠化等地区出现环评工作分割,导致调查、评价的不畅。

(2)调整“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因为“保护目标”应为通过评价确定的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保护价值并采取相应措施的对象,但评价前期 识别的是一种可能性的初判。删除原“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定义中“潜水含水层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理由一是“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 价值”缺乏评判标准;二是“含水层”为立体分布概念,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界定工作深度;三是原导则将其定为“保护目标”与预测“小范围超标”的要求冲突。

编辑:张圣斌
[来源:生态环境部]
检测机构入驻
相关资讯
会员动态
最新送检订单

药用复合膜异常毒性检测

塑性指数、耐火度检测

检测防割手套 ANSI

化验养发乳是否含有硝酸银?

最新特色检测
近期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