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特色检测 送检中心 检测机构 资讯 标准库 质量知声 人才频道 仪课通

公参将从环评报告中剥离 公众将如何参与

新京报即时新闻(北京) 2016-12-15 点击 78 次

导读2017年1月1日起,“公众参与”将不再出现在环评机构出具的环评报告中,而是由企业自行开展,并单独报送。6日,环保部发布新环评总纲,总纲中明确,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将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工作分离。

  2017年1月1日起,“公众参与”将不再出现在环评机构出具的环评报告中,而是由企业自行开展,并单独报送。6日,环保部发布新环评总纲,总纲中明确,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将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工作分离。

  环评被称为阻挡环境污染的第一道防线,公众参与是环评制度关键的一道法定程序,然而环评中的公众参与,走过场、假问卷、“被”参与的问题频现。此外,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又常常因为“邻避效应”,产生了一些非环保诉求而影响项目落地,比如垃圾焚烧厂、机场、城际铁路等。

  在12月14日的全国环评工作会上,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表示,现在,项目环评背负太多,管理边界和责任边界模糊。公众参与定位不清,有的把公众参与简单地理解为征求公众同意不同意项目建设的程序,而未将其作为问计于民、提高和改善环评工作质量的过程。有的把环境问题和公众其他利益诉求混杂在一起,有的参与人群代表性不够。在方式上,有的介入时间晚,且仅是简单填表,无法全面反映公众意见。

  据了解,公众参与从环评报告中剥离后,并不是取消公众参与,而是将公众参与篇章从环评中独立出来,与其平行。据了解,目前,环保部正在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进行修订。根据相关要求,今后,建设单位将作为环评公众参与的唯一责任主体,由其组织开展环评公众参与。

  对此,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认为,在现行法规下,因为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两家的主体责任不明确,环评公众参与造假被发现后,双方互相推诿,难以问责。今后将公众参与的主体责任明确由建设单位负责,单独编制说明,并一起作为申报材料递交环保部门审批,一旦出现造假等问题,追责时就可避免互相推诿的情况。

  “公众参与从环评报告总移出后,既可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又可明晰公众参与的责任主体,实际上是强化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所以公众参与是否会弱化的担心是不存在的。”彭应登表示。


编辑:宋莉
[来源:新京报即时新闻(北京)]
检测机构入驻
相关资讯
会员动态
最新送检订单

药用复合膜异常毒性检测

塑性指数、耐火度检测

检测防割手套 ANSI

化验养发乳是否含有硝酸银?

最新特色检测
近期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