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特色检测 送检中心 检测机构 资讯 标准库 质量知声 人才频道 仪课通

国际合作推动食品安全检测能力提升——2016食品安全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仪器信息网 2016-08-30 点击 202 次

导读2016年8月29日,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支持下,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16食品安全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2016年8月29日,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支持下,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主办的“2016食品安全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全球化与新兴科技——机遇与挑战”,旨在围绕国际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和政策及食品安全国际合作框架构建等方面交流信息、分析形势、分享经验,探讨全球化与新兴科技带来的食品安全科技发展新机遇与新挑战,提出未来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为实现食品安全国际共治、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借鉴。会议由中国检科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颖主持,中国检科院院长李新实作开幕式致辞,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毕克新副局长、国际合作司何晓明处长、中国检科院李莉副院长出席开幕式。

中国检科院院长 李新实

  李新实院长在致辞中说,保障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永恒的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检科院作为我国第一张食品安全检测资格证书的获得单位,作为国内一流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科研机构,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尤其是进出口食品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在食品贸易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在推动食品安全、国际共治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很多食品安全科技难题,需要由多国科学家们合作努力、共同破解。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沟通和交流,在各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为以后的深入合作达成共识。中国检科院愿与各国、各界同仁共同努力,携手合作,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 毕克新副局长

  毕克新副局长指出,在全球食品贸易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风险环节和责任主体更加复杂多样,食品安全治理必须坚持“多元合作、责任共担、多措并举”的理念,各方参与,形成全力。质检总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共治体系建设,倡导食品安全合作治理理念,作为主管部门,始终重视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能力的建设。他认为,食品安全需要国际共治,食品安全科技也需要国际合作,国家质检总局重视并欢迎食品安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真诚希望中国检科院能与各国专家学者加强合作,交流技术,共享信息,提高发现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研究保障食品安全新技术新方法,为广大消费者享受更多色香味美形靓的食品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质检总局国际合作司 何晓明处长

  何晓明处长表示,国家质检总局国际合作司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促进质检系统科研机构和世界各国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过去的几年,中国检科院在与国际众多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合作领域非常广泛,既体现科学研究的国际视野,也充分结合质检工作的实际需求,有很强的实效性。期待通过这次各国科学家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解,加深友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挖掘出更多新颖的,有价值的技术或者研究策略,来促进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提升国家之间在食品贸易问题上的共识,共同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担负责任,贡献才智。

  本次研讨会特邀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挪威船级社和中国检科院等机构的8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并与参会代表进行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部分报告集萃: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研究员、中国检科院首席科学家 庞国芳

  庞国芳院士团队利用GC-Q-TOFMS和LC-Q-TOFMS两种技术,研究建立了世界常用1200多种农药一、二级分子离子精确质量数据库,为每种农药建立了一个独有的电子身份证,从而取代了以农药实物标准作参比的传统定性鉴别方法,为非靶标农药残留侦测奠定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使农药残留监控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过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283个区县6000多个采样点,146种水果蔬菜20000多批样品监测,确证了这项技术的高速度、高通量和高可靠性。同时建立了农药残留数据库、多国MRL数据库、农产品名称分类数据库、中国地域位置数据库和10个示范实验室实时检测数据库等五大数据库,并研发出农药残留侦测报告自动生成软件。

  庞国芳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形成两种产品:一种是中国31个省会/直辖市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水平地图集;一种是31个省会/直辖市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在线制图系统,为农药残留预警、问题溯源和产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现场在线服务,为实现食品安全预防为主,监管前移提供了一项新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总司欺诈检测与预防研究室主任 Franz Ulberth

  Franz Ulberth谈到,安全流通与有益健康的食品是欧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欧盟成员国的公民健康、生活质量,及社会和经济利益。过去几年间出现的多起食品恐慌事件,彻底粉碎了消费者对食品供应链条的信心。为重拾信任,欧盟建立起一套复杂的监管体系。这一套系统包括质量控制、风险监控和口岸执法等环节,体系在欧盟各成员国执行的一致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体系的有效性。根据欧盟委员会882/2004号指令,欧盟地区建立起国家基准实验室网络体系,针对食品与饲料质量安全控制出具高质量的分析测试数据。这些基准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涵盖欧盟食品、饲料及动物健康领域的法规,特别是那些需要精确检测和诊断数据的领域。

  欧盟食品法典同样保护消费者对其所购买食品真实信息的知情权。食品的经济利益驱动掺假行为的复杂程度各异,有简单的牛奶掺水,也有非常复杂的初榨橄榄油掺微量含防臭剂的橄榄油情况。因此,掺假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既需涵盖简单情况,也要能应对复杂问题的挑战。在打击掺假的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食品供应链中掺假行为发生位点的鉴别,及违禁添加物质的确定。

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校长办公室研究主任 Bernard Dell

  Bernard Dell教授在报告中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且在许多国家仍然是一个挑战。食品安全的根本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在食品生产链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食品的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食品与健康之间的重要纽带。接下来,Bernard Dell 教授论述了有关食品安全发展的核心问题,包括:1、可追溯性与原产地;2、收货后储藏过程中的杀虫剂与化学残留;“唯一健康”与抗药性;3、食品安全与食品浪费;4、中国食品安全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副院长、总工程师 陈颖

  陈颖谈到,食品质量安全是全球瞩目的问题。随着食品产业全球化和供应链复杂化,经济利益驱动的掺假问题、微生物污染、过敏原及转基因成分标示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针对上述问题陈颖课题组研究建立的各项检测技术为政府法令法规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在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标准化程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颖介绍了中国检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因子检测、监测与溯源技术团队应用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和智能感官等现代分析技术,在食品真实属性表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与溯源、食品过敏原识别及转基因检测等领域所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研究成果在保障食品安全中发挥的作用,并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

中国检科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峰

  张峰团队采用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栀子黄类、头孢菌素类和杂环胺类等物质的软电离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其裂解规律。通过裂解规律的应用,对同类结构的风险物质进行了结构推断,从而为未知风险物质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此外,张峰团队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等多种技术,建立了食品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绿色检测方法,禁用色素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头孢霉素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等,方法能够满足发达国家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编辑:宋莉
[来源:仪器信息网]
检测机构入驻
相关资讯
会员动态
最新送检订单

检测产品参数信息是否达到

压力管道焊接工艺评定-管道焊缝质量检测机构 球墨铸铁管道的焊接工艺评定

农残套餐包 枸杞低农残

不锈钢抗拉、抗腐蚀,粗糙度。气体质量流量计校准、防爆。数据采集器根据GB/T4588.2、GB/T4677-2022的标准进行Rohs、可焊性测试、阻焊膜硬度测试等功能测试

最新特色检测
近期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