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消费者对某个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和信任度,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实际表现和性能。一个好的品牌往往代表着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因为品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口碑来建立的。消费者通常会倾向于购买有良好品牌声誉的产品,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保证。”日前,东北大学辽宁质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郁培丽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品牌和质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依赖的关系。
今年5月10日恰逢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三个转变”重要论述10周年,也是第8个“中国品牌日”。“10年来,我国企业、消费者以及全社会的品牌意识日益增强。企业利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推进品牌建设工程,扩大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影响力。伴随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品质意愿、品牌偏好显著增强,品牌价值创造与品牌价值实现成效凸显。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文化自信增强,中国品牌特别是传统品牌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推崇,热卖、爆款的国货潮品不断涌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成就喜人。”郁培丽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其原因在于新一轮数字技术科技革命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持续深化,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以及服务质量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具备了从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的创新能力,品牌建设上升为企业经营战略重点;数字技术广泛渗透,市场竞争趋向有序、规范以及强约束,市场违规、违法以及侵害品牌权益事件及时得以曝光、及时受到惩戒,品牌价值实现环境不断改善,品牌价值效应增强,企业进行长期品牌建设的信心、决心以及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等,宏观质量管理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企业与用户参与品牌价值创造,市场确立品牌竞争机制,社会共同维护品牌效应的宏观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在郁培丽看来,中国品牌的培育和打造有自身的优势,主要有以下表现。市场规模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消费者数量众多,这为中国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制造能力优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具备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能力,能够为品牌提供稳定的产品供应和优质的制造服务;创新能力优势,中国在科技创新和研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独立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品牌不断更新和升级;文化底蕴优势,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品牌可以借鉴传统文化元素,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加品牌的认同感和吸引力。与此同时,也需要从品牌形象建设、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化营销体系建设、品牌保护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品牌文化建设5个方面突破限制其发展的瓶颈。
中国品牌如何在发挥好优势的同时,不断突破瓶颈?郁培丽认为,首先要提升品牌质量和创新能力。中国品牌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注重创新和研发,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和独特的设计,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其次要加强品牌营销和推广。中国品牌需要加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利用全球化的渠道和媒体,积极传播品牌故事和价值观,增强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最后要建立品牌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品牌可以通过建立品牌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提高品牌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她建议,加强“中国品牌日”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强化活动的内容和互动性,打造“中国品牌日”的国际化平台。
如今,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首先,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引进和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技术创新可以使企业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其次,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企业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设计能力与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功能,满足用户需求,创造用户价值,树立起品牌的形象和口碑。再次,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持续改进品牌营销,将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精准传递给消费者,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最后,利用先进数字技术改进品质与品牌管理,建立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标准。”郁培丽说,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助力中国品牌建设,这也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和提升,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