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特色检测 送检中心 检测机构 资讯 标准库 质量知声 人才频道 仪课通

BCEIA 2021食品安全风险高峰论坛:聚焦食品安全智慧监管

我要测 2021-09-30 点击 1159 次

导读2021年9月29日,BCEIA 2021食品安全风险监控高峰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隆重举办。

       2021年9月29日,BCEIA 2021食品安全风险监控高峰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隆重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院士、国家科技奖获得者、科研院所及CNAS领导者做精彩的学术报告,聚焦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食品检测新技术和实验室管理等前沿热点问题和行业发展态势展开技术交流和学术讨论。会议参与踊跃,除了现场会议,还开通了线上会议直播,满足大家聆听学习的热烈需求,会议网上直播参会人数571人,现场参会516人,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医院、企业的老师、专家、学者们参加此次论坛。

929-2.jpg

大会现场

929-1.jpg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 

国伟主持会议

929-3.jp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 刘成雁致辞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食品安全工作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本次食品安全风险监控高峰论坛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行的一次学术盛会。会议邀请了院士、国家科技奖获得者、科研院所及CNAS领导者做大会报告,聚焦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食品检测新技术和实验室管理等前沿热点问题和行业发展态势展开技术交流和学术讨论,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安全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进一步落实质量强国战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食品安全风险监控高峰论坛将为所有致力于为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和思想理论阵地。我们将与各位同行专家学者一起,携手并进,共谋发展,共同为食品安全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929-4.jpg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

张峰致辞

       本次高峰论坛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控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也是食品行业发展脉搏的精准体现。此次高峰论坛,我们十分荣幸邀请到国内众多的权威专家,畅谈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的最新科技,共同为我国食品安全科学发展和安全共治贡献智慧,碰撞火花,为学界彼此促进、共同进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大好时机。通过此次高峰论坛,与会各方将更加了解,合作将更加深入,将大力提升我国对食品等相关监测产品的安全信心,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未来,中国检科院将按照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检验检疫科研机构”的目标,以科研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继续为我国食品产业快速发展、高效的政府监管和全面的消费者保护,提供一流的科技支持,为国家经济社会和质检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929-5.jpg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科技奖获得者高志贤致辞

        接下来进入大会报告环节:

929-6.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桂斌

报告题目:《食品中污染物的鉴别与毒性评价》

       江桂斌院士介绍到,食品中污染物的来源广泛,涉及到多种领域,如环境领域里大气中颗粒物质、河水中的沉淀物、制造厂产生的废水。同时也在天然植物和产品中存在,如传统中草药中的毒素和重金属物质。并介绍了ITA应用于非靶向检测有机化合物,及雌激素类化合物的鉴定。

929-14.jpg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副秘书长 

肖良

报告题目:《认证助力食品安全监管》

    CNAS发布实施、现行有效的实验室/检验机构认可文件共计188份,并得到了检测实验室、校准实验室、医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等认可,同时还在拓展现有认可制度的应用范围。APAC国际同行评审组建议推荐CNAS继续保持校准实验室认可、检测实验室认可、医学实验室认可、检验机构认可、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标准物质生产者认可制度签署互认协议。

929-13.jpg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副校长

张学记

报告题目:《柔性可穿戴生物传感器-机遇与挑战》

       生物传感器自1960年电化学生物传感发展到至今成为便携式生物传感,可对生理数据如血压、血糖、血小板、血氧、生物标志物等数据的采集。目前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2020年预计达到95亿美元,未来亚太地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

929-12.jpg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高志贤

报告题目:《食源性疾病的防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食源性疾病患者达数亿人,每年约有几亿食源性腹泻病例,其中约70%是因为食源性病菌污染食品所致。我国面临严峻的病原微生物入侵食物链及“农业恐怖主义威胁”形式,而我们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等领域还面临诸多不足和挑战。包括对病人和共餐进食者的调查,对可疑食品加工现场的卫生学调查。应尽可能采样进行现场快速检验,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提出可能的发病原因、防控及救治措施。

929-11.jpg

北京市食品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院长

王守伟

报告题目:《细胞培育肉的发展与监管》

    全球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数量激增导致的资源、气候、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持续困扰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肉类生产方式正经历严峻考验。细胞培育肉是一种具有高增长潜力的生物技术产品。国外技术培育的出来的细胞培育肉形态非常接近传统肉的基本结构。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构建了3D打印的培育肉塑性技术,优化了辅料、着色剂、风味调节剂等组成及配比,赋予了培育肉更接近真实肉的形态和感官特性。从法律角度分析,生物培育肉是一种全新意义的食品,用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办法无法涵盖生物培育肉整个生产过程,因此要专门研究针对生物培育肉的监管办法,以保证食品安全。

929-8.jpg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王静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标准与发展》

    针对传统动物源胆碱酯酶工业化生产难,导致现有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准确性差的瓶颈,在成功改造微生物酯酶基因的基础上,定向筛选特异性检测的基因突变体,建立新型酶抑制法。检测敌敌畏灵敏度可达1ppb。

929-4.jpg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

张峰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风险检测新技术:智慧、实时与标准化》

    假冒物种及品种、虚标原产地、原料品质以次充好、掺入杂劣质及违禁原料等事件频发,风险物质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经济安全,经济损失巨大。除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非法添加物、重金属和生物毒素等已知风险物质品种外,监测加热终点温度对食品安全性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以肉类食品为例,过度加热会产生杂环胺类、多环芳烃、过氧化物、AGEs等风险物质。食品安全风险检测新技术,对于不同加热温度的样品,从产生15000多种化合物里辨别风险标志组分,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可看到明显的温度聚集趋势。

929-9.jpg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刘清珺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智能化系统研究》

    通过食品安全大数据分析模型和可视化技术,能够直观、动态地了解食品区域、供应链、企业等风险,为精细化监管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智能化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对行业差异、企业特色、生产过程、食品检测各环节的要点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薄弱环节并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对响应处置过程数据、结果数据反馈信息进行分析、量化、评估、固化处置效果,形成大数据分析驱动的闭环体系,提升食品企业风险监管能力。

929-7.jpg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教授

许文涛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

    核酸具有稳定性强、特异性强和保真性强等特点。核酸药物体内核酸分子不稳定,药物输送系统(DDS)困难,且存在人体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需要研制功能性核酸。核酸补充剂是指核酸类的物质进入生物体后被消化吸收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和核酸合成材料并发挥调控因子的作用。补充外援核酸具有增强免疫、促进生长发育、调节肠道菌群、辅助降血脂、抗疲劳、改善记忆等多种功能,为特定人群需求。

编辑:刘宏超
[来源:我要测]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检测机构入驻
相关资讯
会员动态
最新送检订单

咨询消毒液检测费用

需要做4类阀门的型式试验,联系相关情况

成分检测,农残,重金属

最新特色检测
近期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