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智能充电及互动响应技术要求》(DB31/T 1296—2021)。
该标准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和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
根据《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上海市促进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互联互通有序发展暂行办法》《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相关政策的规定,上海市将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新型智能充电设施建设工作。
为支撑该政策落地,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经信委和上海市发改委等相关主管部门积极互动和协调,组织和安排相关权威技术机构和主流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按规定流程高质量地完成了该标准的起草、审查和发布工作。
据了解,该标准是国内首个明确智能充电桩具体功能要求的技术标准,主要包含智能充电桩智能充电及互动响应的适用场景、设备电气安全和信息安全、智能充电功能、桩联网互动响应要求及平台交互技术要求,适用于需要调节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充电功率的智能交流充电桩和智能非车载充电机(直流充电桩)。
按照大部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行为习惯,一般在晚上下班和返回居住区之后对车辆进行充电。充电时间相对集中在晚上的用电高峰期,与家庭的用电高负荷期高度重合,充电成本和供电网络的负荷压力非常大。通过建设和改造智能充电设施,可以引导新能车主根据充电成本和电网负荷情况调节充电时间和功率,充电体验相对较高,供电网络负荷压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为本市“新基建”重要内容之一——“新终端”建设行动落地提供了标准依据,对本市“十四五”期间实现电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调有序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标准在优化本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范居民区智能化充电设施建设、保障新能源汽车车主充电安全,降低大规模充电对电网负荷的不利影响等方面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