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背景点环境空气中POPs浓度变化情况是评估我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成效的重要依据。为履行公约义务,落实《中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从2007年开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组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相关地方环境监测站,持续开展了全国范围内11个大气背景点环境空气中POPs浓度水平的监测。
总站于2007年、2008年和2010~2011年分别监测了全国范围内11个背景点环境空气中的持久性有机物(POPs),并选择其中的青海湖和武夷山两个背景点于2007~2014年开展持续监测,监测对象包括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六氯苯、多溴联苯醚、硫丹、灭蚁灵、多氯联苯、滴滴涕、多氯二苯并对二噁英、多氯二苯并呋喃、毒杀芬、α-六六六、β-六六六和林丹等共计17种POPs,监测结果表明:
(1)我国11个背景点环境空气中12种有机氯农药浓度之和为3.81~565 pg/m3。与其它国家背景区域的监测数据相比,滴滴涕和狄氏剂的浓度水平低于中东欧,狄氏剂和七氯的浓度水平低于澳大利亚,顺-氯丹、反-氯丹、七氯的含量与澳大利亚、韩国、中东欧及菲律宾处于同等水平。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监测数据显示,11个大气背景点的a-六六六/g-六六六的比值均在1~4之间,说明这些采样点空气中的六六六来源于附近工业源和农业源输入的可能性比较低,长距离大气传输是我国背景点空气中六六六的主要来源。
(2)我国11个背景点环境空气中二噁英毒性当量(Total WHO-TEQ)为0.84~63.3 fg/m3。由表2看出,我国大气背景点环境空气中二噁英含量与其他国家地区处于同等水平。
(3)我国11个背景点环境空气中二噁英类多氯联苯浓度和指示性多氯联苯浓度分别为0.03 ~ 3.19fg/m3、2.49 ~ 44.9 pg/m3。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处于同等水平,详见表3。
(4)2012年开始,总站开展了大气背景点环境空气中3种指示性毒杀芬P26、P50和P62的持续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我国11个背景点环境空气中均未检出3种指示性毒杀芬。
(5)2007~2014年间,总站持续监测了青海湖和武夷山2个背景点空气中POPs浓度变化情况,见图1。可以看出,两个背景点空气中POPs浓度呈现低浓度水平波动态势,判断POPs水平的变化趋势,还需要多年的监测数据的积累。
a-有机氯农药;b-二噁英;c-二噁英类多氯联苯;d-指示性多氯联苯
图 2个大气背景点POPs浓度年度变化趋势图
作者:吕怡兵 谭丽 于海斌
郑晓燕 邢冠华 郑明辉 孙阳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