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信任 服务发展
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对加强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中央、国务院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明确将质量认证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就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涉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之所以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体现为“一个本质属性、两个典型特征、三个基本功能、四个突出作用”。一个本质属性,即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两个典型特征,即市场化、国际化;三个基本功能,即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四个突出作用,即改善市场供给、服务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开放。
国家认监委成立以来,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发展实际,构建了与国际全面接轨的认证认可体系,全方位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有目共睹的积极作用。建立了以《认证认可条例》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已有21部法律、17部行政法规、15部规章明确写入认证认可的条款。依据国际规则和国情实际,建立了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认证制度、国家认可制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认证人员注册制度等制度体系。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对外开放贸易,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保障质量安全方面,切实发挥强制性认证实施市场准入的“保底线”作用,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了消费者利益。在提高供给质量方面,切实发挥自愿性认证促进质量提升的“拉高线”作用。在促进绿色发展方面,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多措并举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在促进对外贸易方面,我国认证认可的国际互认范围覆盖占全球经济总量95%以上的区域,为我国大量产品、服务出口提供“一张证书,全球通行”的便利化服务。
2020年度认证服务业统计结果
2021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2020年4月1日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新版《认证认可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认证认可统计调查。截至2020年底,我国认证服务业统计结果如下:
一、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认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2020年底,我国认证机构共计724家(不含港澳台),同比增长20.87%;有效认证证书270.12万张,同比增长12.41%;获证组织78.84万家,同比增长8.36%。2020年度,共计255家认证机构扩大了认证业务范围,共计扩项816项次。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认证市场准入不断优化,认证机构、认证证书、获证组织数量保持稳定增长,认证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二、专业性和创新性持续增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0年底,认证从业人员共计11.8万人,同比增长1.83%;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认证机构共计154家,同比增长21.26%;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共计246家,同比增长6.03%。2020年度,认证机构新增认证相关发明专利共计95件,同比增长58.33%;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计474项次,同比增长7.73%;制定认证技术规范共计1467项次,同比增长40.92%。支撑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三、产业集约化趋势明显,规模经济初步形成
2020年度,认证服务业营业收入共计294.67亿元,同比增长6.75%。其中,大型认证机构(300人以上)共计71家,累计发放有效认证证书171.3万张,营业收入198.15亿元,数量占比9.83%的大型认证机构,有效证书数量占比63.42%,营业收入占比67.24%;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认证机构共计189家,累计发放有效认证证书229.24万张,营业收入284.23亿元,数量占比为26.18%的规模以上认证机构,有效证书数量占比84.87%,营业收入占比96.46%。认证业务向大型以及规模以上认证机构进一步集中,产业集约化趋势明显,规模经济初步形成。
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彰显认证本质属性
(一)服务防疫抗疫,助力我国防疫物资生产和出口
支持我国防疫物资生产,截至2020年底,我国73家认证机构累计发放ISO1348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9397张,同比增长23.87%,获证企业共计8673家,同比增长23.81%。助推我国防疫物资出口,截至2020年底,我国具备欧盟公告机构防疫物资认证业务资质的认证机构共计10家,同比增长100%,累计发放相关CE认证证书1546张,同比增长1318.35%,我国获CE认证的防疫用品生产企业共计920家,同比增长1383.87%。
(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助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深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将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优化整合为17大类103种,其中19种产品采用自我声明实施方式,切实为企业减负。截至2020年底,具备强制性产品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35家,同比增长12.90%;累计发放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共计42万张,同比减少32.34%;涉及获证企业共计4.71万家,同比减少27.32%。认证助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自愿性产品认证机构共计258家,同比增长13.16%,累计发放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共计84.35万张,同比增长55.14%,获证企业共计10.17万家,同比增长35.46%。
(三)关注人民群众关切,质量认证办实事
一是帮扶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截至2020年底,累计发放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共计68.74万张,同比增长10.78%。获证企业共计63.47万家,同比增长10.39%。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小微企业共计50.33万家,同比增长10.2%,占全部获证企业的79.3%。
二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截至2020年底,累计发放绿色产品认证证书共计4455张,同比增长55.06%,获证企业642家,同比增长82.39%;累计发放低碳产品认证证书共计499张,同比增长40.96%;累计发放环保产品认证证书共计6864张,5年平均增幅19.44%;累计发放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共计2.11万张,5年平均增幅35.47%;累计发放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共计1227张,同比增长29.84%。
三是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底,服务认证机构共计382家,同比增长42.54%,服务认证证书共计4.21万张,同比增长51.16%;获证企业共计3.5万家,同比增长38.36%。健康、养老、家政、金融、数字工程等服务认证领域发展迅猛,服务认证的机构数量、证书数量、获证企业数量均大幅度增长。
2020年度检验检测行业统计结果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检验检测行业的主要统计数据如下:
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48919家,较上年增长11.1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86亿元。从业人员141.19万人。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808.01万台(套),仪器设备资产原值4118.91亿元,共对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5.67亿份。
一、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占比进一步下降,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成为绝对主流;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继续快速发展。
我国企业制的检验检测机构34459家,占机构总量的70.44%;事业单位制11160家,占机构总量的22.81%;全国取得资质认定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共27302家,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全行业的55.81%;2020年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全年取得营收1391.94亿元,较2019年增长18.44%,高于全国检验检测行业年增长率7.25个百分点。
二、产业规模效应日益显著
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之下,一大批规模大、水平高、能力强的中国检验检测品牌正在快速形成,检验检测机构集约化发展取得成效。
全国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检验检测机构6414家,占全行业的13.11%,近3年年均增幅超过16.26%;营业收入达到2774.13亿元,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7.36%,近3年年度营业收入平均值达到2467.28万元,人均年产值达到47.61万元。截至2020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上市企业102家,检验检测行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三、市场进一步成熟
我国检验检测市场进一步成熟,政府导向式的市场色彩逐步淡化。体现在社会委托检验检测成为检验检测机构获取业务的主要方式,政府指令性业务数量持续下降。2020年,全行业检验检测业务来源中,社会委托的检验检测报告5.11亿份,同比上年增长12.30%,占比90.17%;有0.31亿份报告来自政府指令性任务,占比仅5.49%。
四、科研创新能力加强
2020年,检验检测行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有3035家,比2019年增长36.71%。高新技术企业收入为1205.94亿元,同比增长28.52%。2020年,全行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总计180.56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参与科研项目总计32589项;拥有有效专利86944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37465件,同比增长24.44%,有效发明专利中境外授权专利453件。
五、扎实做好食品检验服务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践行“四个最严”工作要求,全面推动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靠前服务意识和检测技术水平,扎实做好食品检验服务,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截至今年5月,我国共有第三方食品检验机构3600多家,食品检验从业技术人员7.5万余人,可检验的食品参数3.4万个,涵盖“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各个环节。
一是把好产业质量安全关,优化检验检测供给服务。围绕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支持检验检测机构从提供单一检测服务,向开展标准、计量、认证认可、质量管理等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方向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综合服务。建设8个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创建15个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为产业优化升级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能力,提升检验检测服务水平。加强检测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发布与食品检验管理相关的国家标准31项、行业标准60项。加强检测机构能力考核,近3年来,针对食品中重金属、农兽药残留等主要检验项目,运用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盲样考核等手段,开展110个能力验证计划,考核食品检验机构1万余家次。
三是加强系统监管,规范检验检测市场秩序。严格食品检验机构准入把关,食品检验机构在满足通用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要求外,还需同时满足《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以及《食品检验工作规范》的要求,以确保其检验能力和技术水平。规范食品复检机构工作要求,联合卫健委、农业农村部共同发布141家食品复检机构名录,提高食品复检工作权威性。强化检验检测机构监管,连续3年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将食品检验作为重点监管领域;3年累计检查食品检验机构3591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308起,撤销、注销46家机构资质。
六、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和水平
今年5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工作,突出重点实施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创新和完善监管机制,切实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效能和水平。注重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跨部门联合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联合监管力度,增强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创新和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
七、维护民利,解决消费者痛点、难点问题
完善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平台,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平台检索查询检验检测机构2016年以来向社会出具的17亿份检验检测报告编号,了解报告出具时间和机构名称、地址、资质认定证书状况等情况。
通过制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修订《认可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文件,固化改革措施,加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环境。
集中公布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情况、能力验证结果、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等信息,方便社会各界择优选择检验检测机构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