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特色检测 送检中心 检测机构 资讯 标准库 质量知声 人才频道 仪课通

2021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大会召开,锁定"三大五化"战略发展目标

我要测 2021-01-28 点击 1601 次

导读加强服务模式创新,从提供单一检测服务向提供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转变,推动检验检测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1月28日,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唐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小编对讲话中的2021年重点工作部分进行重点摘取,内容如下;

  2021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理念,围绕“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发展目标,着力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供给,强化系统监管,全面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水平,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做出新贡献。

  (一)加强规划引导与制度建设。全系统要着力抓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和《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这两项工作,以此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提升工作水平。组织制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融入国家“十四五”发展大局。各地也要积极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纳入地方的“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监管整体工作协同推进。加快《认证认可条例》修订步伐,统筹推进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完善法律依据和监管制度,补齐各项制度短板。健全行业标准体系。修订《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加强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监督评估。加强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畅通相互转化调整机制。提升标准创新能力,加强疫情防控相关合格评定标准研究,推动新领域认证认可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参与合格评定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国内合格评定标准化工作的融合发展。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为重点,继续巩固既有改革成果,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推动“放管服”改革向重点领域延伸、在基层落地,增强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获得感。

一是持续深化认证机构资质审批改革。认真做好全国自贸试验区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证照分离”改革的效果评估工作,制定复制推广方案,按照国务院和总局的统一部署,适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二是着力推进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CCC认证目录中实施自我声明评价方式的产品范围,粗化认证单元划分,简化认证产品变更程序,降低企业获得认证的成本;深化实施机构指定改革,增加指定认证机构数量,便利企业申请认证。

三是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优化技术评审方式,增加远程评审手段,将许可和技术评审时间分别再压缩三分之一,逐步实现证书电子化。依法界定资质认定实施范围,发布资质认定领域范围清单,研究下放国家级审批层级的改革措施,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四是完善国家质检中心管理。研究制定进一步规范国家质检中心管理的意见,加强国家质检中心行为监管,强化退出机制,实施动态管理。 

  (三)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高行业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改善行业发展环境,优化行业布局结构。

一是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性质检验检测机构的改革,各地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积极主动地提出方案,展现出勇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积极鼓励私营企业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打造一流品牌。引导扶持中小型机构走“专精特新”道路,要在市场大潮中,推动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脱颖而出。

二是提升专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际技术前沿,推进检验检测认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技术瓶颈。组织开展基于模块化组合的智能认证模式试点工作。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设计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我国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优化“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创建,完善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条件、程序和后续监管措施。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从提供单一检测服务,向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提供解决方案发展。

四是积极推进重点领域认证体系建设。创新自愿性产品认证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加大网络安全领域认证体系实施力度,推动建立北斗基础产品认证体系。在食品、儿童玩具、轻工纺织、生态环境等领域组织实施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技能竞赛、现场盲样考核等活动,推动提升检验检测公共服务能力。 

  (四)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强化质量基础设施作用,以高质量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供给,助力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提升,促进产业迈上中高端。

一是大力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和服务认证。继续加大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智能家电、金融服务、健康服务、物业服务等认证力度,支持无障碍设施产品、智能交通产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城市轨道交通产品、无人机等装备制造认证,鼓励认证机构加大高端品质自愿性认证项目的供给力度。

二是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全面总结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取得的成果经验,探索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助推相关行业提质升级。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进一步扩大试点行业范围,加强政策引导、宣传推广和帮扶服务,惠及更多的小微企业。

三是积极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挥政府引导和指导作用,支持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或第三方评价等方式满足“同线同标同质”要求,指导“同线同标同质”促进联盟进一步完善平台运行和信誉保障机制,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监督约束能力,维护“同线同标同质”的高端质量品牌信誉。

四是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和“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建设条件、工作程序和后评估措施,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五是组织实施检验检测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组织实施“检验检测共性技术平台服务工程”,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智能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质检中心。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突破一批行业急需的检验检测技术。加强服务模式创新,从提供单一检测服务向提供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转变,推动检验检测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五)扩大开放合作。着力提升国际合作的广度、深度和实际效果,力争在提升国际影响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服务中国企业、技术机构“走出去”。构建合格评定国际合作服务大平台,进一步加大对IEC合格评定体系及双边合作区域/国家市场准入制度研究力度,全面提升我国合格评定机构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完善WTO通报评议工作机制,切实突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二是健全我国IEC合格评定体系运作机制。增加各体系参与互认的领域及项目,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行业企业的参与度,形成“总体协调、优势互补”的工作合力,打造“IEC合格评定体系中国联盟运作”品牌。

三是推进“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RCEP协议中的合格评定互认工作。鼓励开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培训、援建共建、标准比对、能力验证等合作,落实RCEP协定关于合格评定的相关条款,力争实现重点区域/国家合格评定互认新突破。

四是深化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全面参与IEC、ISO等国际组织相关工作,积极推荐我国专家担任管理层和工作组职务;深入推动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开展合作,积极探索以合作项目为纽带的新型合作模式;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工程”,促进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和结果互认。各地要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引导境内外检测认证机构深度合作,为区域产业提供国际化检测认证服务,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具体讲话内容如下:

在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  唐军 

(2021年1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回顾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部署2021年工作任务。张工局长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门听取汇报并作出批示。刚才,卫军同志宣读了张工局长的批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6个省、自治区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各自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值得大家借鉴。下面,我代表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讲几点意见:    

  一、2020年工作和“十三五”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和复杂形势,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牢固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理念,围绕“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发展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供给质量,着力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强市场监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一年,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范防疫物资出口认证的重要批示。总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到,坚决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维护国家信誉的实际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在全国迅速部署开展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一手抓监管整治,一手抓帮扶服务。针对防疫用品出口环节存在非法认证、虚假认证等不规范现象,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重拳出击,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75起,罚没款2132万元,发布警示通报431起,责令电商平台下线问题产品12.6万件;针对防疫用品企业不了解国外市场准入要求和认证资质信息等困难,做好政策解读、技术指导和宣传服务,先后发布三版《防疫用品国外市场准入要求信息指南》,现场帮扶企业1.7万家,解决实际困难。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彰显了市场监管部门的使命担当。 

  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总局的要求,充分发挥国家认监委的协调作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应对疫情勇于担当作为。

疫情发生后,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切实做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有力保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强化技术支撑。及时公布防护用品检测认证机构名录,紧急下放防护用品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权限,优化认证检测机构许可审批,批准新设立143家认证机构,批准447家认证机构扩项申请542项次,为135家检验检测机构办理资质认定648项次,满足疫情防控急需。组织372家防疫物资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盲样考核和能力验证,对97家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开展重点检查,为27家海关实验室关键检测项目办理紧急扩项,切实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二是保障防疫物资质量安全。对获得认证的防护用品企业采取专门帮扶措施;为负压救护车、医用冰箱、空调、照明电器等社会捐赠防疫物资做好检测认证保障;与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严把出口呼吸机质量关。全国实施防疫物资第三方检测35.7万批次,完成防疫物资紧急保障任务。全国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开辟CCC免办“绿色通道”,审核验放各类进境货物13万批次,保障防疫物资供给。湖北、山东、广东、重庆、甘肃等地鼓励检测认证机构开辟绿色服务通道,提升技术服务能力。

三是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落实总局支持复工复产十条措施,出台疫情期间优化质量认证和检验检测服务的工作举措,采取网上申报、远程审核、自我声明等方式便利企业,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顺延有效期满的认证证书,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为22万家企业减免费用11.4亿元。开展“疫情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影响”和“检验检测行业复工复检情况”调查,助力行业复工复产。河北、黑龙江、江西、河南、四川等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企业现场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困难,积极推动防疫用品生产企业通过国外认证和注册。

四是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发布总局第39号公告,出台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政策措施,精简优化CCC认证程序,积极支持出口企业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二)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迈出新步伐。一是深化认证机构资质审批改革。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内实施认证机构审批“证照分离”改革,按照认证活动的风险程度和技术特点,对“国推”认证项目实行优化审批服务,对其他认证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外资机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全面实现国民待遇。全国自贸试验区内认证机构资质审批申请累计达76项,其中以告知承诺方式申请47项。

二是深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以必要性和最少化为原则,将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目录优化整合为17大类103种,其中19种产品采用自我声明实施方式。已有3万家企业报送自我声明信息26.7万份,为企业节省认证费用约3亿元。取消强制性认证检查机构指定,提升认证检测机构“一站式”服务能力,便利企业申请认证检测。截至目前,共指定认证机构35家,指定实验室251家。落实生产许可转CCC证书转换和费用财政负担工作,共计转换CCC证书2.5万张,完成财政资金拨付2.66亿元,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试点推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1050家机构采用告知承诺方式获得许可。优化审批服务,进一步压缩许可时限四分之一,采取文审和自我声明备案的方式对3.6万项次续证和变更申请进行审批。组织制订资质认定范围清单和远程视频评审规范,研究起草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审批层级下放方案。完善检验检测查询系统,实现机构证书、能力范围、检测报告编号等可查询。上海、河北等地大力推进告知承诺,便利机构取证。广东、重庆依法制定资质认定范围清单,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参数库建设。

四是推进国家产品质检中心改革。对国家质检中心的功能定位、规划布局、行为规范、监督管理和能力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统一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标准,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家质检中心,提升建设质量,完善退出机制。

五是推动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集约化改革。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科学界定检验检测机构功能定位,推进经营性和公益性业务分开,大力推进公益类机构整合,优化布局结构。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专题调研,召开检验检测改革座谈会,鼓励引导地方政府和检验检测机构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模式。辽宁、山东、浙江等地先行先试积累改革经验,北京、江西、广东等地结合实际制定改革方案。 

  (三)严格监管维护社会公信。

一是强化监管整治。认证领域,组织开展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托信息化、大数据等监管手段,对不同风险等级和信用水平的认证机构设定不同抽查比例,开展问题靶向精准的监督检查。总局组织对200家认证机构、123家CCC指定实施机构开展检查,对15家机构撤销或暂停资质,对27家机构作出经济处罚,对75家机构给予行政告诫或责令限期整改,撤销暂停48名认证人员资质;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检查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2.7万家次,共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149起,罚没款6294.45万元。开展重点领域认证有效性抽查,共计抽查CCC认证、有机认证2713批次获证产品,撤销534张认证证书,发布认证风险预警通告3期。开展常态化的认证风险监测工作,全年监测CCC认证抽查信息4608批次,撤销不合格产品CCC证书1071张。检验检测领域,共检查检验检测机构1.67万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3439起,移送公安司法机关14起,撤销、注销227家机构资质。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公布监督抽查结果,有力震慑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与各大电商平台联网核查CCC证书6500万次,涉及商家超过90万家,因无证或证书失效等原因下架商品14余万件;与各地海关在进口报关环节对入境CCC产品实施联网核查372万批次;与各地公安部门在上牌环节对电动自行车实施CCC认证信息联网核验1775万余次;强化食品检验和生态环境监测等高风险领域盲样考核,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检验检测机构明察暗访。向社会开放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系统,覆盖14亿份检验检测报告,累计查询量61万余次。

三是加强失信惩戒。对30家认证机构试点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将8家认证机构纳入失信名单。山东将问题严重的从业机构纳入失信名单和政府采购招投标“黑名单”,实行信用联合惩戒。四是推进部门联合监管和区域协同监管。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药监局联合通报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结果;会同公安部交管部门联合通报机动车安检机构违法违规查处结果。京津冀、长三角加强区域协作,共同开展能力验证对比活动,推动能力评价互认;重庆采取盲样送检、异地交叉检查等方式,精准锁定重点检查对象,提高监管有效性。 

  (四)服务发展彰显本质属性。

一是加强安全保障。发挥强制性认证“保安全底线”作用,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17类103种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获证产品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切实保护人身健康安全和消费者利益。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构建网络安全认证体系,颁发首批APP安全认证证书,选取中国银联、中国工商银行等8家企业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试点工作,建立实施商用密码产品认证制度。3299家食品检验机构承担食品抽检任务695.7万批次,771家司法鉴定机构和3153家公安刑事技术机构通过资质认定,为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和保障司法公正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是促进质量提升。大力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在食品农产品领域推行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等认证;在消费品、工业品领域推行智能家用电器、城轨交通装备、一卡通产品等认证;在服务业领域推行数字版权管理、金融服务、物业服务、验光配镜服务等认证,引导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推动航空、机械、化工、气象观测、工程勘察设计等行业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全面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发布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及优良案例,累计为7.3万家企业培训33万人次,得到小微企业和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总局召开现场推进会,总结天津、山西、江苏、福建等地试点经验,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会后,广东、四川、河南、湖南等地迅速采取措施,组织部署落实。针对国产检测仪器仪表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推动国产检测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落实攻坚任务。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投入脱贫攻坚。帮助甘肃礼县引资引技,发展特色产品有机产业。帮助50多个贫困县运用有机产品认证手段实现精准脱贫。吉林、广西、贵州等地强化有机产品认证,支持有机特色产业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增收。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在重点污染行业加快推行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公布道路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检验检测机构名单,连续三年联合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专项检查,检查生态环境监测机构2608家,考核机构6471家次,查办违法违规案件299起。江苏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和节能产品认证考评机制,精准服务节能减排。

四是支撑新兴产业。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在国际上首创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51种建材产品纳入绿色产品认证范围,累计颁发绿色产品认证证书1万多份,获证企业1千多家,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在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批准筹建5家国家质检中心,提升重点产业的技术支撑能力。天津编制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指导目录,辽宁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检验检测联盟,湖南推进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建设,推动地方产业创新发展。

五是服务社会公众。组织开展“世界认可日”“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绿色产品认证宣传周”“服务认证体验周”等活动,开展质量认证进企业、进乡村、进校园活动,为消费者、企业和基层一线提供便利服务。

六是便利国际贸易。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及文本确认工作,推动协定框架内合格评定多边互认安排。巩固深化中俄、中德、中欧、中韩等固定双边合作机制,有序推进汽车产品、防爆电气产品等互认合作议题。在矿产品、水质和食品检验领域,邀请27个国家43家实验室参加国际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推动检验检测结果国际互认。进一步扩大内地认证检测市场对港澳开放,允许港澳检测实验室承担CCC目录内所有产品的检测业务。构建“1+4+N”框架的合格评定国际合作服务体系,基于合格评定服务企业“走出去”平台,加大对4个IEC合格评定体系及多个重点区域/国家市场准入制度跟踪和应对,为国内企业“走出去”精准提供服务。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联合建立长三角“一带一路”国际认证联盟,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广西加强与港澳地区认证检测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国际化的认证检测“一站式”服务。积极推动IEC国内运作机制的发展,推荐9名专家担任ISO/CASCO合格评定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组成员,主动发出中国声音。2020年ISO/CASCO发布《传递供应链信任》,中国贡献4个案例,居各国之首。创新入境物品CCC免办方式,指导天津、浙江等地开通告知承诺便捷通道,指导上海为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入境展品快速发放免办证明,便利国际贸易。 

  (五)强基固本提升能力。

一是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体化开展,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全面落实巡视整改要求。

二是切实加强制度和规划体系建设。做好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加快《认证认可条例》修订工作,组织《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认可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制修订,废止一批规范性文件。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组织“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三是着力提升监管队伍能力。举办认证监管、认可检测监管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开发认证监管、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系列培训教材、培训课件和典型案例,开展“送检验检测监管知识下基层”活动,开通“全国检验检测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基层一线的认证检测监管能力。 

  同志们,在全系统全行业的共同奋斗、团结拼搏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时期各项任务,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事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6项发展任务和4项重点工程全面完成,主要量化指标达到预期目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主要体现为:

一是地位作用日益彰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明确将质量认证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就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18年3月,党中央对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国家认监委的职责划入市场监管总局,对外保留牌子,行政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二是深化改革取得实效。我们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相继在强制性产品认证、认证机构资质审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认证检测行政监管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释放了制度红利,激发了市场活力。

三是服务发展广泛深入。我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发挥“保底线、拉高线”作用的基础上,着力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网络安全、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贸易强国作出了应有贡献。

四是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我们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开展认证检测市场专项整治、防疫用品认证专项整治、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认证有效性抽查等监管活动,坚决整治行业乱象,有力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行业秩序呈现整体规范、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五是综合实力整体提升。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截至2020年底,累计批准认证机构724家,颁发有效认证证书270万张、获证组织80万家;检验检测市场主体达4.8万家,出具检测报告5.9亿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产值达4000亿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市场,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技术、服务和品牌影响的认证检测机构;创新能力取得突破,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9项,主导制定首项合格评定国际标准,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数量增长1.5倍。

六是国际合作全面推进。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IEC合格评定体系、自贸区谈判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累计加入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对外签署15份多边互认协议和123份双边合作互认安排,71家国内机构加入国际互认体系,为推动国际合格评定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五年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事业在深化改革中砥砺前行,在服务大局中发展壮大。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指导长远发展的宝贵经验。

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通过深化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完善市场化机制,凸显认证认可的市场化属性;

二是要坚持国际化的制度特点。以国际合作互认为纽带,努力实现“一次合格评定,国际通行互认”的愿景目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合格评定“中国力量”;

三是要坚持专业化的工作要求。以提升从业机构及人员能力为根本,不断增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满足需求的适配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业权威的支撑服务;四是要坚持集约化的发展路径。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行业做优做强做大,提高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在现代化服务业中的作用和贡献;五是坚持规范化的监管理念。以监管能力建设为保障,切实规范行业秩序,坚决维护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二、认真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调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市场监管作用,鲜明提出建设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的工作目标,全面部署了2021年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五个着力”“六项重点”的总体要求和“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我们要结合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指出,市场监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职责和作用,必须找准定位、主动作为。我们要立足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职责使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用好“信用证”,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彰显作用。畅通国内大循环,需要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让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畅通、供给侧需求侧更加协调。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在国内大循环中担负着传递信任的重要使命。从供给侧角度看,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可以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从需求侧角度看,作为满足需求的有效工具,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可以为消费者和需求方提供指引,让老百姓明白消费、放心消费,从而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升级,为扩大内需释放新动能。我们要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打造“信任链”,使之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紧密对接起来,推动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无阻,形成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 

  二是用好“通行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疏通堵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求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国际贸易“通行证”,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国际通行的合格评定规则,从而实现“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次认可,国际通行”目标,有效减少国际贸易壁垒,便利对外贸易交往。当前,国际经济格局深刻复杂变化,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出现回潮之势,一些国家纷纷设置标准、认证、检测等方面的贸易技术壁垒,加上全球疫情不断加剧,全球正常的经贸往来受到严重阻碍,就连口罩、防护服这些防疫用品也遭遇国外认证、检测等方面的准入限制,影响全球抗疫合作。这些都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堵点”,需要我们运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和工具,寻求突破,大力推动国际合作互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多便利化安排。要打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助力中国企业和产品、服务“走出去”,这方面,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不可墨守成规,常常处于“被告”位置;同时,我们要坚持扩大开放,合理运用技术性贸易措施,推动国外先进技术和高质量产品、服务“引进来”,提高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三是用好“体检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提升,还是对产业优化升级,都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当前,各行各业都面临提质增效、优化升级的问题,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对标高质量要求,建立更高水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内涵发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大有可为。尤其是占市场主体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质量问题相对更普遍、更突出一些,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一块短板。去年,我们组织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在一些地区和行业搞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很受企业和地方政府欢迎。同时,还制定《中小企业质量管理评价标准》,改进质量管理评价工作。我们要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帮助企业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二)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提出的新任务 

  建设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是摆在全系统面前的新课题。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要求,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我们要认真思考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建设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中的职责使命,把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要紧扣总体要求。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提出的2021年工作总体要求,为做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提供了指引。我们要把这些总体要求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抓住其中的关键点,作为我们的聚焦点和发力点。比如,坚持系统观念,这是五中全会提出的一条重要原则,具体到市场监管工作,就是要加快推进系统监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既是市场监管部门系统监管的重要一环,自身也要推进系统监管,统筹运用各种监管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又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紧迫任务,对于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统筹推进市场化改革、法治化建设、国际化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总之,我们要紧扣“五个着力”“六项重点”的总体要求,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聚成一条道、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 

  二是要紧扣重点工作。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了七项重点工作,其中,张工局长在讲话中,还着重强调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加强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等工作。这些重点工作,都带有全局性、基础性、方向性,很多都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直接相关。我们要通过抓重点,锻长板、补短板,带动工作水平整体提升。比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要紧扣建设适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绿色产品认证体系、重点产业质量认证体系、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打造质量提升的长板效应。另外,认证检测市场长期存在一些乱象,虽然经过持续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但长效机制还不巩固。通过加强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实现长效治本,提升主动监管、常态监管、精准监管的能力,克服长期存在的被动监管、运动式监管的现象。 

  三是要紧扣能力建设。落实好市场监管各项要求和任务,最根本的是提升自身能力。要按照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突出加强政治建设,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党的领导、党建工作贯穿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始终,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抓住行业突出问题纠建并举,树立优良政风行风;全面推进履职能力建设,着力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服务供给能力、国际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总之,我们要把能力提升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在市场监管工作中作出更大作为。 

  (三)积极应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时期,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要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为:一是深化改革任务仍然艰巨,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大,市场活力有待释放;二是服务供给水平还不够高,行业“小散弱”现象依然比较突出,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三是自主自强能力明显不足,具有国际水准的制度品牌和机构品牌不多,难以充分适应扩大开放的需要,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四是市场秩序亟需规范,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亟待创新,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提高应对风险挑战、解决自身问题的本领,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政治导向,凸显人民为本。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目的,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关切作为工作着力点,以实际行动践行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本质属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以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增强改革的协同性、系统性,在市场准入、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施等方面推出更有力度和实效的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释放市场活力。 

  第三,坚持需求导向,提升供给能力。以市场需求引导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以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激发市场需求,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高质量供给,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坚持目标导向,服务发展大局。聚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认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保安全底线”、“拉质量高线”相结合。 

  第五,坚持结果导向,维护公信有效。加快推进系统监管,构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全过程监管链条,重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针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建立健全追溯机制,坚决维护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理念,围绕“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发展目标,着力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供给,强化系统监管,全面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水平,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做出新贡献。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规划引导与制度建设。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系统要着力抓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和《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这两项工作,以此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提升工作水平。组织制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融入国家“十四五”发展大局。各地也要积极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纳入地方的“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监管整体工作协同推进。加快《认证认可条例》修订步伐,统筹推进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完善法律依据和监管制度,补齐各项制度短板。健全行业标准体系。修订《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加强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监督评估。加强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畅通相互转化调整机制。提升标准创新能力,加强疫情防控相关合格评定标准研究,推动新领域认证认可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参与合格评定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国内合格评定标准化工作的融合发展。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为重点,继续巩固既有改革成果,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推动“放管服”改革向重点领域延伸、在基层落地,增强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获得感。

一是持续深化认证机构资质审批改革。认真做好全国自贸试验区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证照分离”改革的效果评估工作,制定复制推广方案,按照国务院和总局的统一部署,适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二是着力推进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CCC认证目录中实施自我声明评价方式的产品范围,粗化认证单元划分,简化认证产品变更程序,降低企业获得认证的成本;深化实施机构指定改革,增加指定认证机构数量,便利企业申请认证。

三是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优化技术评审方式,增加远程评审手段,将许可和技术评审时间分别再压缩三分之一,逐步实现证书电子化。依法界定资质认定实施范围,发布资质认定领域范围清单,研究下放国家级审批层级的改革措施,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四是完善国家质检中心管理。研究制定进一步规范国家质检中心管理的意见,加强国家质检中心行为监管,强化退出机制,实施动态管理。 

  (三)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高行业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改善行业发展环境,优化行业布局结构。

一是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性质检验检测机构的改革,各地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积极主动地提出方案,展现出勇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积极鼓励私营企业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打造一流品牌。引导扶持中小型机构走“专精特新”道路,要在市场大潮中,推动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脱颖而出。

二是提升专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际技术前沿,推进检验检测认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技术瓶颈。组织开展基于模块化组合的智能认证模式试点工作。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设计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我国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优化“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创建,完善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条件、程序和后续监管措施。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从提供单一检测服务,向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提供解决方案发展。

四是积极推进重点领域认证体系建设。创新自愿性产品认证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加大网络安全领域认证体系实施力度,推动建立北斗基础产品认证体系。在食品、儿童玩具、轻工纺织、生态环境等领域组织实施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技能竞赛、现场盲样考核等活动,推动提升检验检测公共服务能力。 

  (四)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强化质量基础设施作用,以高质量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供给,助力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提升,促进产业迈上中高端。

一是大力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和服务认证。继续加大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智能家电、金融服务、健康服务、物业服务等认证力度,支持无障碍设施产品、智能交通产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城市轨道交通产品、无人机等装备制造认证,鼓励认证机构加大高端品质自愿性认证项目的供给力度。

二是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全面总结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取得的成果经验,探索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助推相关行业提质升级。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进一步扩大试点行业范围,加强政策引导、宣传推广和帮扶服务,惠及更多的小微企业。

三是积极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挥政府引导和指导作用,支持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或第三方评价等方式满足“同线同标同质”要求,指导“同线同标同质”促进联盟进一步完善平台运行和信誉保障机制,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监督约束能力,维护“同线同标同质”的高端质量品牌信誉。

四是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和“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建设条件、工作程序和后评估措施,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五是组织实施检验检测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组织实施“检验检测共性技术平台服务工程”,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智能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质检中心。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突破一批行业急需的检验检测技术。加强服务模式创新,从提供单一检测服务向提供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转变,推动检验检测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五)扩大开放合作。着力提升国际合作的广度、深度和实际效果,力争在提升国际影响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服务中国企业、技术机构“走出去”。构建合格评定国际合作服务大平台,进一步加大对IEC合格评定体系及双边合作区域/国家市场准入制度研究力度,全面提升我国合格评定机构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完善WTO通报评议工作机制,切实突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二是健全我国IEC合格评定体系运作机制。增加各体系参与互认的领域及项目,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行业企业的参与度,形成“总体协调、优势互补”的工作合力,打造“IEC合格评定体系中国联盟运作”品牌。

三是推进“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RCEP协议中的合格评定互认工作。鼓励开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培训、援建共建、标准比对、能力验证等合作,落实RCEP协定关于合格评定的相关条款,力争实现重点区域/国家合格评定互认新突破。

四是深化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全面参与IEC、ISO等国际组织相关工作,积极推荐我国专家担任管理层和工作组职务;深入推动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开展合作,积极探索以合作项目为纽带的新型合作模式;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工程”,促进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和结果互认。各地要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引导境内外检测认证机构深度合作,为区域产业提供国际化检测认证服务,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六)加强系统监管。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毫不放松行业乱象整治力度,继续巩固深化防疫用品认证专项整治等工作成果,着力创新监管机制。

一是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以管理体系认证、有机产品认证、机动车检验、生态环境监测、食品检验、医疗器械检验等高风险领域为重点,保持对突出问题、突出风险的高压监管态势,推动分类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结合风险程度、从业机构信用水平,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对涉及安全、质量、公共利益的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实施“重点检查”,强化抽查检查结果公示运用,建立健全行业退出机制。

二是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追溯。整合各类认证信息系统,完善基础信息和监管信息,统一归集到总局智慧监管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认证关键环节进行大数据监测预警和追溯。推进检验检测行业监测大数据平台运行,在机动车检验等高风险领域开展专项行业监测分析,完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加强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的廉政风险防控,严把检验检测机构准入关。

三是推进信用监管。落实总局《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完善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强化失信惩戒,推动建立信用评估机制、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严重违法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

四是创新智慧监管。完善“互联网+监管”模式,加快建立智慧监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监管效率。继续加强与海关、公安等政府部门和主要电商平台的认证信息联网核查,完善检验检测信息查询平台,推动社会共治。 

  (七)健全社会共治机制。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新阶段,需要社会各方更加积极参与,需要增强工作合力。

一是要加强部门协作。总局层面,要完善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际联席会议的工作职责、工作机制和工作规则,拓展部际协作领域,提升部际协作层次。地方层面,要加快建立健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协作机制,在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环境监测、机动车安检等领域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监管、联合惩戒。

二是强化行业自律。引导从业机构通过自我声明、公开承诺、信息公示等方式,严格落实从业机构主体责任。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引导行业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

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投诉举报平台,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开展明察暗访工作,完善暗访线索与行政监管的衔接机制。探索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鼓励同业监督。 

  (八)增强队伍能力素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以能力提升为根本,着力加强自身建设,着力解决能力素质与职责使命不相适应的短板问题,以队伍的高素质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善于从政治上把握业务工作,以党建引领业务建设,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二是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权责清单”,规范权力运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弘扬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加大对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的培训指导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执法专家库和案例库,丰富完善监管培训教材,开展多层次的培训交流、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提升监管能力。

三是加强从业队伍建设。修订《认证人员管理办法》,推动实施自愿性人员认证制度,促进认证从业人员能力持续提升。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专家队伍动态管理,优化评审员选派和现场评审机制,加大培训考核和监管力度,不断提升评审员队伍的能力水平。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的从业机构管理层和专业人才队伍。 

  同志们,进入新发展阶段,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改革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信息来源:国家认监委

编辑:张圣斌
[来源:我要测]
检测机构入驻
相关资讯
会员动态
最新送检订单

药用复合膜异常毒性检测

塑性指数、耐火度检测

检测防割手套 ANSI

化验养发乳是否含有硝酸银?

最新特色检测
近期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