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特色检测 送检中心 检测机构 资讯 标准库 质量知声 人才频道 仪课通

四部委印发《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中国标准化杂志社 2017-06-12 点击 136 次

导读近日,国标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近日,国标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简称《建设指南》)提出,到2020年,我国力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约100项机器人国家和行业标准,基本实现基础标准、检测评定方法标准,以及产量大、应用领域广的整机标准全覆盖。

  《建设指南》表示,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在支撑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增进民众福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建设指南》指出,标准是产业发展和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在机器人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我国工业机器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标准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但存在部分标准缺失老化问题,特别是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范围日趋广泛,由于标准研制滞后,导致技术要求难以统一,产品质量缺乏保证,影响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解决机器人标准缺失、滞后、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国家标准委会、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息部联合制定了本指南,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机器人标准化工作。

  《建设指南》提出,根据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和标准化现状,机器人标准体系将在4年内健全并逐步完善,共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到2018年,初步健全机器人标准体系。制修订60项机器人国家和行业标准,培育一批团体标准,按照“需求导向,急用现行”原则,优先制定基础标准、检测评定方法标准、新型机器人产品标准、机器人系统集成标准,推动我国机器人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第二阶段: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约100项机器人国家和行业标准,培育一批团体标准,基本实现基础标准、检测评定方法标准,以及产量大、应用领域广的整机标准全覆盖。在机器人领域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机器人品质水平大幅提高,我国机器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根据《建设指南》部署,我国近期拟研制重点标准领域主要为以下5个领域:

  一、基础标准领域

  基础标准领域拟研制术语与定义、分类、支撑技术和智能化四个方面的标准。

  1.制定包括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和无人机(飞行机器人)等术语与定义标准。

  2.制定机器人总体分类标准,并在平衡车和无人机(飞行机器人)领域制定细化的分类标准。

  3.制定研发设计、控制优化和支撑平台等支撑技术标准。制定包括医疗机器人模块化、基于OPC UA的工业机器人信息模型、自主和遥控式水下机器人的载体机构和导航定位系统等研发设计标准。制定包括工业机器人力控制、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和面向智能制造单元的工业机器人集成控制技术等控制优化标准。制定包括视觉集成技术条件、软件开发平台的XML描述、云服务平台分类与参考体系结构和云服务平台数据交换规范等工业机器人支撑标准;自治程度指导与说明等医疗机器人支撑标准;感知和规避能让及自治程度分类等无人机(飞行机器人)支撑标准;以及机器人操作系统和嵌入式软件支撑标准。

  4.制定基础范式、平台资源和核心技术等智能化标准。制定包括机器人情感计算、体感交互、语言交互和伦理设计等基础范式标准。制定包括多模态环境感知的信息决策和现实数据融合等平台资源标准。制定包括机器人视觉导航、目标识别、机器人手势操作和语音交互等核心技术标准。

  二、检测评定方法标准领域

  机器人的检测评定方法拟研制功能和性能、安全、电磁兼容、环境和可靠性五个方面的标准。

  1.制定工业机器人功能和性能标准,包括双臂工业机器人。制定个人服务机器人功能和性能标准,包括个人护理机器人、电动平衡车、安防监控服务机器人、养老助残服务机器人和教育娱乐服务机器人。制定公共服务机器人功能和性能标准,包括医疗机器人和自动停车服务机器人。制定特种机器人功能和性能标准,包括无人机(飞行机器人)及行业急需的架空输电线路巡检的无人机(飞行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及行业急需的自主水下机器人。制定机器人噪声、谐波齿轮减速器性能方面的标准。

  2.制定机械电气安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检测评定方法标准。制定包括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无人机(飞行机器人)等机械电气安全检测评定方法标准。制定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自动导引车辆的功能安全检测评定方法标准。制定包括工业机器人整机和工业机器人的智能控制单元和服务机器人的信息安全检测评定方法标准。

  3.制定包括设计规范、试验方法和评估指南等电磁兼容标准。制定包括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电磁兼容设计规范标准。制定包括服务机器人、平衡车和水下机器人的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制定机器人用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制定机器人电磁兼容评估指南标准。

  4.制定环境适应性和环境保护等环境标准。制定工业机器人防爆环境等环境适应性标准。制定服务和工业机器人的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标准。制定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噪声测试方法标准等环境保护标准。

  5.制定试验方法和评估指南等可靠性标准。制定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环境和特殊气候环境试验方法、水下机器人寿命评估等可靠性试验标准。制定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可靠性试验方法标准。制定自动导引车辆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可靠性评估指南标准。

  三、零部件标准领域

  在零部件领域拟研制高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传感器、电池和电缆方面的标准。制定机器人用精密行星摆线和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标准。制定机器人用交流有服驱动装置、交流伺服电动机和机器人一体化愿控器技术要求标准。制定机器人用六维力传感器标准。制定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以及平衡车的电池标准。制定工业机器人电缆标准。

  四、整机标准领域

  整机标准领域拟研制工业机器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四个方面的标准。

  1.制定防爆工业机器人、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智能图书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自动导引车等整机标准。制定切割、锻造、冲压、研磨抛光、定重式灌装、自动化生产线桁架式、大型工业承压设备检测、工业环境用移动操作臂复合、分拣、在线式喷胶、注塑、打磨抛光集成系统等加工机器人的整机标准。

  2.制定个人/家用以及类似用途服务机器人整机标准。制定烹任、擦窗、养老助残、个人运输以及安防监控等机器人整机标准。

  3.制定酒店、银行、场馆、讲解、展示、扫地、公共巡检安防和餐饮等公共服务机器人整机标准。

  4.制定特种极限、康复辅助、农业、军用和警用、电力、清洁和医疗服务等特种机器人标准。

  五、系统集成标准领域

  系统集成领域拟研制接口、数据和协作三个方面标准。

  1.制定工业机器人的通用驱动模块和控制接口等通信接口类标准。

  2.制定数控装置互联互通及互操作标准;制定机器人集成应用系统、协作机器人等控制实时性标准;制定协作机器人的联合加工安全性标准。

  3.制定面向人机协作安全工业机器人设计规范标准;制定实时性通信协议、功能体系结构和系统性能评价等多机器人标准。

编辑:宋莉
[来源:中国标准化杂志社]
检测机构入驻
相关资讯
会员动态
最新送检订单

药用复合膜异常毒性检测

塑性指数、耐火度检测

检测防割手套 ANSI

化验养发乳是否含有硝酸银?

最新特色检测
近期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