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零糖”,右手“低卡”,很多人冲着这些自带健康光环的字眼,毫不犹豫地将食品加入了购物车。
4月10日,元气森林就“0蔗糖”宣传致歉,称将旧包装上的“0蔗糖”改为“低糖”。
不少网友在看过这则“提醒式道歉”后,认为自己被误导了,受到了“无糖”的欺骗。
今天,教你分辨低糖、零蔗糖、低卡的差别,并教你5招健康吃“甜”。
最近几年,国民对无糖食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数据显示,近六成的中国消费者购买过无糖饮料,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无糖”指每100毫升含糖量不高于0.5克,“零热量”表示每100毫升热量不超过17千焦(约4千卡)。
从卡路里摄入角度来说,无糖饮品所含能量非常低,确实可称作是“零卡路里”饮品,但喝这种甜饮的人,体重还会照样增加。
有研究表明,甜味剂的甜味会让人感觉吃了含糖的食物,进而刺激人体产生胰岛素,导致血糖下降,让人产生饥饿感,食欲增强。
此外,由于饮用者觉得“喝的是零卡路里饮料”,下意识地放纵自己摄入过量食物,导致热量超标。
对于“无糖食品”,人们一般有以下3方面误区。
误区1:把“无蔗糖”“无添加蔗糖”当作“无糖”
所谓的“0蔗糖酸奶”“无蔗糖饼干”等,其实可能含有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成分,同样可升高血糖,且升高血糖的效率比蔗糖还高,不利于控制血糖。
误区2:把“无添加糖”当作“低热量”
虽然产品没有额外添加糖,但有些食品原料本身就含很多糖分。某些粗粮饼干口感粗糙,给人“健康”的心理暗示,但为改善口感会加入很多油脂,属高热量食物。
误区3:把“无添加糖”当作“健康”
无糖食品吃起来也会有点甜味,是因为含有代糖,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造甜味剂。人造甜味剂因成本低常被使用,且安全性仍有待探究。
摄入甜食,不仅给人带来满足感,还会不知不觉让人上瘾。摄入糖过量,不仅容易长胖、增加心血管、糖尿病风险,还可能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
为了降低吃糖对身体的伤害,以下5个方法或许能帮你科学“戒糖”:
对于不习惯喝白开水的人来说,可以用百香果、柠檬等带有特殊风味的水果泡水,加一点蜂蜜,既好喝又营养。
欲了解更多,点击进入 信达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