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第二届“中国品牌农业神农论坛”在京东总部隆重举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创建参与者,原国家质检总局的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在论坛上的发表讲话。
具体内容如下:
20年前我有幸参与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创建,当时原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6号令,叫中国原产地产品保护,2005年改成了地理标志。我也有幸是一个实践者,这个产品的审核、考核我是从1做到100以后。
现代意义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已经有了260年的历史,它成长于欧洲,发展壮大于法国,普及于欧盟,由三个国际协议做基础,从巴黎公约到里斯本协定到马德里协定,一直到1994年的TRIPS协议,就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协议。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到中国来落户也就20多年的历史,但是我们发展很快。看了一下数据,现在原国家质检总局、原农业部、原工商总局三个部现在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我昨天算了一下,已经达到了一万零几个,远远超过整个欧洲的地标保护的数量。它所涉及的农产品的产值已经超过上万亿。实践证明这样一个地理标志制度从它的发生发展一直传到中国,它对于传统产业产品质量的保证,企业的公平竞争,消费者权益的保证,品牌建设和国际贸易这几个大的方面,可以说这个制度发挥了重大的积极的好的效应,同时也逐渐地从欧洲走到了全世界。
刚刚中国政府跟欧盟签订的协定,其实已经谈了十几年了,最开始10+10,后来是100+100,现在是275+275,把农业的这种传统产业用国家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其实它本身就是用政府的信誉向消费者的权利做担保的一个公共品牌。它本身就是个品牌,就是个政府通过法律制度设立的一个品牌。
具体来说地理标志这个制度怎么样来引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呢,我想简单说有7个方面:
第一个是质量特色引领。农产品跟工业品不一样,特别是地理标志产品形成品牌的要素、核心这两大方面。第一是它的地理条件,自然禀赋。比如说它的土壤、温度、水质,甚至它的风向都决定了农产品独有的风格和品味。
比如说前不久我跟山西的一位副省长谈这个的时候他就讲,他说我主管农业,看到这个市场上卖的五常大米地理标志产品90多块钱一斤。他说我们山西的大米那个时候才三块多钱一斤,所以他把农业厅长找过来说,给你拨10万亩土地,对吧?你能不能把黑龙江的五常大米引进到山西,打造农业的品牌。结果不行,为什么不行,就是因为黑土地,它的日照,它的水质就决定了你生产的大米跟他的就是不一样。
再比如新疆的和田玉,陕西那边叫蓝田玉,你出了这个地就不是这个东西了。这就是地标的独特魅力,它首先是由地理条件、老天爷赏赐给我们的。第二个就是加工的工艺,历史的传承,大家一看品质好,价格高,于是就有了市场的假冒伪劣,于是国家一看维护市场秩序就得立法,就得搞标准,就得保证它们的品质。所以我说地标保护最核心的要义,虽然它后来进入到了TRIPS协议,可以叫知识产权,现在又合到了市场总局的知识产权局在主管职能,但是我认为这一项制度它最核心的要义就是质量,就是特色,就是尹成杰部长刚刚讲的独有的特性和品质,才是地标的灵魂。
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农业要坚持质量第一,坚持地理、自然因素这样的农业特性,提高中国农业的质量,就像尹部长讲的从数量大国变成农产品的质量大国,品牌大国,这个方面地标产品可以做引领。
第二个是质量保证体系引领。要想让地标产品引领高质量发展,它不是空洞的,不是有一个法你就是品牌了。它要有品质,或者叫质量保证体系来引领。
我20年前去法国,一个产品它就给你定一个标准,比如说葡萄酒,这个葡萄的苗木长多高,有几颗株,间距、行距有多少,最后采摘时间都是通过标准来制定的。生产就更不用说了,像干邑、香槟用的工具。法国葡萄酒必须用橡木塞,保持它的品质,保持它内部的活性,又能呼吸,又能保持内在品质与大自然的交换。
最重要的,我觉得保证这个品质至少要建立几大体系:第一要有标准化体系,第二要有实验室的检验检测体系,第三还要建立这一类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就像荷兰的鸡蛋似的,每一个鸡蛋都有一个码,每一个产品都能可追溯。第四要有执法监督体系,要打假。看五常大米产量没有那么多,到处都在卖。茅台酒也是这样,一年的产量也就4、5万吨,但是市场上卖了多少?必须要执法,必须要打假,同时靠消费维权、社会共治。第五要有专家体系。第六个还应该建立公开透明的现代化信息体系。
质保体系的完善,可以说它是引领地标高质量发展和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必要保证。但是在这个方面我坦率的讲,我们国家包括地标产品20年一万个,速度太快了,数量也比较多。但是6大体系的构建我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你没有这个,你光说我就是一个地标,就是政府发牌了,是国家信誉担保了,你就好了?好是好,你能可持续吗?很难。就像娄向鹏先生写的《品牌农业4》里面,你要从概念品牌、国家品牌走向心里标志,走向市场品牌,走向消费者认同的品牌,我觉得地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能是光批准搞数量,地方长官也非常积极。我知道过去辽宁还有很多地方,省长也找到我们,批一个地标,地方的技术监督局农业部奖励10万块钱,企业还有补贴,光靠这个不行的。
第三个是品牌建设引领。地标本身是一个政府通过法律确立的公共品牌,我个人觉得品牌的“品”是什么,“品”就是质量和它性能的特点。“牌”是什么,“牌”是产权和信任。
另外我觉得打造中国的品牌,我特别赞成尹部长说的要有文化的内涵。我去法国香槟的酒庄,听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拿破仑每次打仗出征前都要到这里喝一顿香槟酒。香槟代表着吉祥、顺利和胜利,所以他为什么成为常胜将军?因为他每次都来喝这个酒。为什么有滑铁卢?是因为他最后没有喝这个酒。它给你讲成一个故事,讲成一个文化。故事的形象魅力传播还得靠(娄)向鹏来打造,这是第三点。
第四个是绿色生态引领。地标产品本身很多都是绿色产品,生态产品,而绿色和生态是地标的生命线、根本线、保障线。国际上地标产品的保护期限和商标,无论你是集体商标还是证明商标是不一样的。商标一般是10年为期,地标的保护没有期限,它是永久的。除非你这没有水了,除非你这土壤退化了,除非气候变暖了,影响你这种品质的环境变了,地标就没了,很简单。因此搞绿色生态这种保障一定是地标产品的生命线。
我们从2018年就提出农药化肥的使用零增长,坦率的讲有一些地标产品也是用农药化肥的。少量的地标产品是有机的,无农药,无化肥,无转基因。我们的茶叶出口为什么竞争力不强,就是因为农残、药残超标。某个省的镉大米,那都是非常严重的。总之我觉得地标产品的绿色发展、生态多样性的发展是地标产品的生命线,同时也是中国农业的生命线。
第五个是地域协同发展引领。一般来说地理标志产品很多在地方的乡镇、县甚至是市都是支柱产业。比如说我做的陕西苹果,一位老的副省长握着我的手,说我们陕西苹果全国产量第一,洛川苹果最好吃。2500万人口,800万果农,苹果是我们陕西省的支柱产业。要脱贫致富搞品牌,所以我们给他们搞的地标产品是雪中送炭,它的深加工产品很快得到了美国认同。农民由于得到了地标产品的品牌,每斤苹果长了几毛钱、一块钱,一户果农增长了几百、几千、几万元不等。它对地方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引领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我觉得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协同性,打造地标产品的产业链,销售链、特别是价值链。因为地标产品作为品牌它还有很重要的溢价功能,有了这个标志,有的农产品就涨价了,农民就增收了。
第六个是创新发展引领。地标产品不能光依赖自然禀赋,自然条件,还应当在加工的工艺、包装、运输、存储、冷链、保鲜、销售搞创新,按照我们现在所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得跟现代科技相结合。
安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梨——砀山梨。一个30多岁的老板,大概是几百亩的梨园。他拿手机一按,就浇水了,一按就自动施肥了,一按有一个大的网,防止鸟和虫子飞过来。在保持了传统的质量、风味的基础上,他用了现代科技的手段搞了创新。现在还有把茶叶跟柑橘融在一起。总之一定要按照法律规定,保持地标产品原有的质量特色、风格口感,然后一定要创新,没有创新没有未来。
我觉得除了科技创新以外,我们国家在管理体制上也要创新。应当理顺政府多头管理,理顺法律体系造成的重复交叉,我呼吁加快制定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条例。
最后一个是国际市场引领。地标产品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一定要走国际化的道路,也就是国际市场引领。因为地理标志一诞生,它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国际惯例。你出口到外国一看地标,他认同你的质量、你的特色。欧洲也欢迎中国的产品进入欧洲,欧洲的产品进入中国。无论是葡萄酒,意大利的帕尔玛火腿,还是奶酪等有特色的、质量好的农产品,双方一交流,一提供互相保护,我们的消费者就有福了。
我们中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不是强国,是数量大国不是质量大国。22万农民的荷兰去年农产品的出口量是1100亿美元,2.2亿的中国农业去年的出口量是791亿美元,比人家差了300亿,而且我们的农产品还是逆差。因此中欧协定签订,为中国的农产品以品牌的方式进入欧盟这样的发达国家,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它是一个桥梁,是一个纽带,是一个方向。
总之,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进一步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建立好,维护好,引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