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特色检测 送检中心 检测机构 资讯 标准库 质量知声 人才频道 仪课通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已经全面实施

2018-07-05 点击 451 次

维权声明:本文为T132355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为保护婴幼儿及儿童这类特殊群体的安全和健康, 2015年5月26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在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对婴幼儿和儿童纺织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GB 31701-2015标准自2016年6月1日起实施,实施过渡期为2年。现两年的过渡期已经结束,自2018年6月1日起,市场上所有相关产品都必须执行GB 31701-2015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GB 31701-2015是专门针对我国境内销售的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制定的一个系统全面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标准根据婴幼儿及儿童这类群体的特殊性,对于这类群体纺织制品的织物、填充物、附件及其他部位分别提出了要求。其中织物要求在GB 18401-2010的基础上增加了耐湿摩擦色牢度、邻苯二甲酸酯、铅以及镉含量的限制要求。同时增加了羽毛羽绒填充物的微生物要求,附件的抗拉强力、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的要求,以及绳带的安全要求。标准已全面实施,为了更好的理解使用标准,本文将就标准条款和要求进行详细深入的解读,以协助各类标准使用者对标准进行更准确的理解。

1.    适用范围
GB 31701-2015 标准明确规定标准适用于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同时“注”中从其他行业已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产品;特殊用途的纺织产品;属于轻工等其他领域的产品三个方面列举了不属于GB 31701—2015 范围的产品。标准在术语和定义中从年龄和身高两个方面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进行了定义,见表1。但在年龄和身高冲突的情况下应以年龄为主,身高作为辅助区分。“在我国境内销售”是指只要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产品均属于该标准的范围(不管在国内生产,还是在国外生产进口到国内),包括各种销售渠道的产品。特别是一些搭赠和捐赠的产品,特别容易被误认为不属于标准的管控范围。

表1

产品类别年龄适用身高(cm)
婴幼儿纺织产品

  0~36个月 

≤100

  儿童纺织产品3岁~7岁

  100 ~130

7岁~14岁

130 ~155(女童)

130~160 (男童)

2要求
GB31701-2015是从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角度考虑,按照制品的不同组成部分分类考核,即对织物、填充物、附件、使用说明和包装分别提出要求。与GB18401-2010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一致,GB 31701 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分为A类、B类和C类3类,且分别对应涵盖了GB 18401 的A类、B类和C类技术要求。GB31701-2015明确提出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只能符合B类的要求,而是至少应符合B类的要求,如果可以,符合A 类要求更好。以此类推,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也可以符合A 类或B 类的要求。以上GB31701-2015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本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标识要求
GB 31701 要求的标注方式与GB18401有所不同。GB 18401只需标明类别即可,无需标注标准的编号,但GB 31701 要求婴幼儿纺织产品标注标准编号及“婴幼儿用品”,儿童纺织产品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本标准的编号及符合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例如:GB 31701 A类、GB 31701 B类)。GB 31701 和GB 18401 的标注方式区别见下表2:

表2

  产品类别  最低要求  安全类别标注方式
GB 31701GB 18401
婴幼儿纺织产品A 类GB 31701 婴幼儿用品婴幼儿用品
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B 类GB 31701 B 类B 类
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C 类GB 31701 C 类C 类
2.2织物要求
GB 31701-2015中织物包括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面料、里料以及附件所用织物。与GB 18401 相比共增加了四项考核指标(耐湿摩擦色牢度、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燃烧性能)。对于A类安全技术要求四项新增四项都需考核,B类安全技术要求增加了耐湿摩擦色牢度和燃烧性能两项考核指标,C类就仅增加了燃烧性能考核指标。同时标准中建议婴幼儿纺织产品不要进行阻燃处理,避免阻燃剂对婴幼儿的危害。
除了对新增项目限值的重视,也需要注意标准中脚注对考核指标的补充,避免误测。比如本色及漂白产品不考核色牢度;仅要求涂层和涂料印染的织物考核总铅总镉以及邻苯;燃烧仅考核外出面料,同时羊毛、腈纶、改性腈纶、锦纶、丙纶和聚酯纤维的纯纺织物,以及有这些纤维混纺的织物也无需考核燃烧,另外如果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大于90g/m2亦无需考核燃烧性能。这些限制免除了一些低风险,不必要的测试,也减少企业的测试成本。

2.3填充物要求
GB 31701-2015要求中明确指出的填充物有纤维类和羽绒羽毛这两类。并规定这两类填充物都应符合GB18401中的安全技术类别要求,同时羽毛羽绒还应符合GB/T17685中微生物技术指标的要求。当使用其他填充物时需要符合相关国家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例如海绵,荞麦皮以及最近流行的乳胶等其他填充物。 
2.4附件要求


GB 31701-2015标准对可能造成婴幼儿、儿童危害的纺织品附件,正在附件的尺寸、抗拉强力、是否含有锐利尖端,锐利边缘、绳带的长度,位置等方面都做了规定。这些安全风险因素在企业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充分的考虑,这样才可以从源头上降低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不合规的风险。
2.4.1附件抗拉强力

首先我们注意到抗拉强力指标是针对婴幼儿纺织产品上的附件提出的要求,儿童纺织产品上的附件则不考核。由于婴幼儿的好奇心或本能的抓物入口啃咬,极易造成产品的损坏和附件的脱落,就可能发生吞咽窒息的风险。考核抗拉强力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服装等制品上的小附件被婴幼儿拽下放入口中、塞入耳内或吸入鼻孔,对婴幼儿造成危害。所以标准中建议婴幼儿纺织产品上,不宜使用≤3mm 的附件。如果是必不可少的≤3mm 的附件或者无法夹持的附件,也需要按照标准规定的洗涤程序考核洗涤后的变化。对于不会被婴幼儿抓起咬住的附件则不用考核抗拉强力。比如:在服装等制品内部或者虽在外部但不会被婴幼儿放入口中的较大附件或柔软织物。同时标准中对不同尺寸的附件应达到的抗拉强力也做了规定,其中尺寸是指附件各个方向长度中最长的尺寸。
2.4.2附件锐利尖端与锐利边缘

GB 31701-2015中规定所用的附件上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附件存在锐利尖端或边缘,就有可能发生划伤、戳伤等危险,这也标准规定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当我们触摸产品时并无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时,就无需再按标准中规定的GB/T31702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了。
2.4.3绳带要求

孩子天性喜玩好动,服装上的绳带过长可能会有勒颈,被夹以及拖拽等风险。归纳GB31701-2015中绳带的要求也是对头部、颈部、肩部、腰部、背部等部位做出的针对性规定,并且将年龄段细分为婴幼儿及7岁以上和7岁以上,要求更为细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GB31701-2015中绳带的要求只是针对婴幼儿及儿童服装。但因儿童服装的款式多样、各类装饰性部件花样繁多、绳带的形式用途各异难以概全,这让绳带的符合性判断成为GB 31701-2015标准的难点之一。绳带的符合性判断较难首先是对绳带的理解不同,标准上对绳带并未给出明确的界定,但在业内一般认为具有一定长度且长宽比较大(通常认为长宽之比大于2:1)的才被认为是绳带。其次对于绳带要求的一些术语如“平摊至合适的尺寸”、“立体装饰物”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确定把握。但其实可以把握住原则,绳带的出现是否会发生勾住、勒住等危险事件情形,如果有,该绳带的设计就是不合理的,在监管部门检查时就可能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2.5其他要求

对于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包装GB31701-2015中规定不应使用金属针等锐利物,产品上也不允许残留金属针等锐利物。这对企业在产品设计,以及后续包装的销售过程都提出了要求。但标准对于金属针的检测并未给出具体的规定,实际操作的过程可以参考标准参考文献中的给出的GB/T24121-2009《纺织制品断针类残留物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对于婴幼儿贴身穿着服装的耐久性标签应置于不与皮肤接触的位置,此要求是为了防止耐久性标签与婴幼儿皮肤间发生摩擦对婴幼儿皮肤造成损伤。
3意义与措施
GB31701-2015两年过渡期以结束,标准全面实施。在法律层面规范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市场,明确了市场的准入条件。为婴幼儿及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安全增加了一层系统有效的防护。 

GB 31701-2015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产品生产上下游企业,市场执法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都需要理解与实施标准的要求,适应标准带来的变化。企业要从设计源头把关,加强原料质量的管控,同时也需要做好包装售后等一系列服务,这一系类催化反应无疑将提升我国婴幼儿的服装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检测机构入驻
相关资讯
会员动态
最新送检订单

检测组织中双酚P的含量

测试烧结温度 陶瓷和铁氧体 测烧结温度范围 要CNAS报告

我们主要做化药小分子研发,想送检下XRPD 主要做仿制药的研发,小试阶段检测下样品

最新特色检测
近期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