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特色检测 送检中心 检测机构 资讯 标准库 质量知声 人才频道 仪课通

国际认可发展与质量基础设施和国家质量政策

中国认可 2018-01-10 点击 178 次

导读为迅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11月5日,质检总局在京举办中国质量发展圆桌会议,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质量提升”与“增强经济质量优势”主题,邀请系统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汇集了一大批关于质量发展、质量变革、质量提升的真知灼见。本文为肖建华的发言记录。

  为迅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11月5日,质检总局在京举办中国质量发展圆桌会议,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质量提升”与“增强经济质量优势”主题,邀请系统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汇集了一大批关于质量发展、质量变革、质量提升的真知灼见。

  一、认可得到广泛发展,形成了全球网络

  认可证实合格评定机构能力,包含检验、检测、校准、认证、审定、核查等质量服务技术机构,认可机构的能力由国际同行评审进行评价。认可通过合格评定链,对产品、服务、过程、管理体系、人员与相关标准、法规要求的符合性进行评价,为政府、经营者、消费者提供信任。国际化是认可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认可在质量基础设施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旨在通过运行全球认可多边互认制度,增强合格评定相关国际标准和制度准则在全球实施的一致性,为监管者、经营者、消费者减少风险,促进贸易便利化,为政府监管提供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IAF和ILAC的愿景是:“一次认可、一次检验检测认证,全球接受。”

  IAF/ILAC及其承认的区域认可合作组织的多边互认协议包括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人员认证、温室气体审定核查、检测、校准、检验、能力验证、标准物质生产等各类认可制度。其中,管理体系认证包括质量、环境、食品安全、信息安全、能源等国际性认证制度。产品认证和人员认证涉及的具体认证制度,既有一定领域的国际性认证制度,更有各国不同的认证制度。

  目前,IAF/ILAC国际多边互认协议签约成员认可机构来自90多个经济体,这些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5%以上,IAF/ILAC互认成员机构认可的各类认证机构6600多家、实验室57000多家、检验机构8800多家,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全球认可网络。

  二、认可促进贸易、支持监管、保护消费者和环境、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基础设施作用得到显著增强

  近年来,认可与互认制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采信和利用,质量基础设施作用得到了不断增强。

  在支持全球性合格评定制度方面。涉及电工、电信、汽车、航空航天、食品、农产品、林业、计量、兴奋剂、人员等领域的全球性认证、检测制度的国际组织,包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国际电信优质供方论坛(QuEST Forum) 、国际汽车工作组(IATF)、国际航空航天工业质量组织(IAQG)、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GlobalG.A.P.)、国际森林认证体系承认组织(PEFC)、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GFSI)、特殊饲料成分质量安全体系(FAMI-QS)、国际人员认证协会(IPC)等国际组织,都越来越多地依托利用IAF或ILAC认可多边互认协议,为相应合格评定制度在全球范围的一致、有效运行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支持政府监管和贸易规则方面。在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相关的区域性规则中,认可与互认被作为接受相关合格评定结果的条件或证明。美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也越来越多地将国际互认的认可作为采信利用相关合格评定结果的条件。作为面向联合国全体成员国的政策建议,联合国欧洲经济署(UNECE)在最新修订发布的有关承认合格评定程序和结果的建议中,明确建议各国政府促进利用IAF和ILAC多边互认协议。

  三、认可和合格评定与计量和标准紧密关联,共同支撑质量基础设施

  计量为认可和合格评定提供了量值基准,标准为认可和合格评定提供了规则依据。认可为计量的量值溯源和标准的一致实施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合格评定判定产品和服务与标准的符合性,是判定结果的符合性,认可评价合格评定机构的能力,是评价结论的可靠性。计量、认可、法制计量是测量一致性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相互支撑,确保测量一致性。标准和合格评定价值共生,认可促进一致实施,标准、认可、合格评定是评价一致性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计量、标准、认可、合格评定紧密关联,共同支撑质量基础设施。

  IAF和ILAC与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等质量基础设施相关的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形成了广泛的国际认可合作网络。IAF/ILAC与ISO、IEC和ITU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与BIPM和OIML两大国际计量组织,以及与UNIDO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与WTO/TBT、OECD、UNECE、UNFCCC等贸易、经济发展、监管合作、环境可持续相关的国际组织加强了沟通合作,与合格评定制度和合格评定机构有关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机制,共同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球性质量解决方案。

  四、国际组织创新质量基础设施理论,研究国家质量政策制订指导原则相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经BIPM、IAF、IEC、ILAC、ISO、ITC、ITU、OIML、UNECE、UNIDO等10个国际组织进行共同研究,提出了新的质量基础设施的定义,并提出了国家质量政策的定义。

  质量基础设施是由支持与提升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所需的组织(公、私)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和实践构成的体系。质量基础设施是国内市场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其国际承认对于成功进入国外市场至关重要。质量基础设施是促进和保持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和社会福祉的一个关键因素。质量基础设施依赖于计量、标准、认可、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督。

  国家质量政策(NQP)是在国家层面为了发展和保持高效有效的质量基础设施所采取的政策。

  同时,UNIDO组织相关国际组织开展了《国家质量政策制订指导原则》的研究,形成了最终审议草案,提出了制订国家质量政策应当遵循的5项主要原则:一致性、归属性、包容性、恰当性、可持续性。并围绕各项主要原则进一步提出了21项具体原则。

  五、体会和建议 

  (一)我国认可工作走在国际前列,需要进一步努力,更好发挥作用。我国认可制度的齐全性、认可实施的规模、认可评价监督机制的创新均走在国际前列。我国认可工作不断加强与质量基础设施相关要素的协同发展。特别是在治理结构上,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统一体系,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认可相关利益方代表,也是质量基础设施相关利益方的代表,共同参与对认可政策制订、认可工作运行的治理,也体现了认可工作与质量基础设施相关方的密切协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贯彻落实总局党组有关决策部署,认可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能力、增强效果、强化基础,进一步加强与质量基础设施其他要素的协同发展,在质量提升和增强经济质量优势中充分履行认可职责、发挥认可作用。

  (二)我国国家质量政策和管理体制具有明显优势,需要加快形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为增强经济质量优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发展,如果缺乏国家质量政策的统一指导和强有力的协调落实机制,往往呈现碎片化发展状态,系统性和协同性不足。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要求就会存在差异,一个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存在不同的措施方向,这就需要国家质量政策不断地进行指导和协调,以充分释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整体效能。在发达国家,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也不一定完善、协调。在我国,特别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的前提下,在经济变革、质量变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这也是我国推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不断发展的优势和特色。

编辑:宋莉
[来源:中国认可]
检测机构入驻
相关资讯
会员动态
最新送检订单

需要检测电池导热和比热

原材料成分分析 机械性能(抗拉;屈服;延伸率)

钢铁元素含量检测

预约检测:PVC管检测

最新特色检测
近期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