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硬实力 发展有底气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发挥平台作用抢占标准话语权
本报记者 沈 洪
近年来,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质检院)在标准化战略的引领下,紧贴省、市质监局服务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该省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密集的专业镇、产业集群、产业转移和示范园区,以技术机构检测平台为支撑,大力加强产业技术标准的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支撑和保障作用。
目前,落户广州质检院国家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SC/WG)秘书处有11个,其中国家级的有7个,从而提高了广东参与标准制定的影响力;主导和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分别达到171、45、62项,为广东产业发展抢占了话语权。这两组数据表明,广州质检院通过主导和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在扩大广东产业在标准领域的话语权,不仅充分发挥“眼睛”作用,当好政府部门产品质量监管的助手,而且推动“广东制造”在产业链上硬实力的提升,引领行业发展。
发挥标准服务政府作用,实现技术标准的有力支撑。该院通过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服务各级质监部门履行行政执法和提升综合管理职能能力,积极应对产品质量突发事件,配合地方政府处理好食品安全事件。
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该院参与《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的开发,在3个月内通过采用该标准经检测掌握1.5万批次乳制品是否受三聚氰胺污染的状况,为当年三聚氰胺事件起到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为防止生产企业对二氧化钛的滥用,该院起草的《食品中二氧化钛的测定》国家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防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做好技术储备,被卫生部指定为2008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的检验方法。
发挥标准服务产业作用,助力转型升级。广州质检院实现了标准在技术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基础作用,发挥了标准化平台建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成功将标准转化为生产力,助推广东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首先是提升产业硬实力。通过积极与企业沟通,凭借自身标准制修订优势,全方位提供标准、检测、管理等综合服务,为地方产业在竞争中赢得越来越多的优势,有力提升了广东省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等硬实力。例如,2008年,该院联合三水健力宝富特容器公司等制罐企业主持完成的铝罐国家标准的制定,使广东省红罐凉茶生产企业采用铝材两片罐标准替代铁材三片罐,当年即节约包材成本近5亿元。再如,该院针对近年来国内发展迅速的化妆品产品,为企业进行了系统的质量安全技术指标研究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不仅为企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发挥作用,同时也提升了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水平。
其次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在标准化战略的引领下,广州质检院以标准化平台为支撑,大力加强产业技术标准的研究,成为主导和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力量,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助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广东省是国内气雾罐生产基地,气雾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超过7成,每年约14亿罐。以前是以马口铁的三片式气雾罐为主,为推进铝制气雾罐采用一次性成型技术,扩大应用范围,该院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申请立项并制定了《包装容器25.4mm口径铝气雾罐》国家标准。随着国家标准的实施,技术要求得以统一,提高了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和集聚化水平,推动气雾罐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该标准主导了国内高端铝气雾罐的市场,对形成广州、中山市为中心的气雾罐、气雾阀、气雾剂产品全国最大的企业集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产业集群品牌的打造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为配合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广州质检院发挥着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平台作用,将科研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依托质检院人才与技术优势,成为了地方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为推动狮岭镇打造成“中国皮具之都”的战略性规划,实现产业集聚健康发展,该院主持制修订的《电脑包》等重要行业标准,对广东省形成全国最大的箱包、皮具产品企业集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国内皮具产业的发展。
目前,广州质检院为使标准化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推动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一方面,通过加强标准体系研究,准确把握和了解产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标准预研,使标准制修订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等科研活动相结合,将科研成果尽快融入和转化为标准,提升标准科技含量。与此同时,通过加强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跟踪研究,做好分析比对工作,及时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中国质量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