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广电计量( 002967)公布2020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15.88%;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35亿元,同比增长38.92%。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二、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三、2020年经营情况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041.87万元,同比增长15.88%;实现净利润24,311.37万元,同比增长43.19%。
营业收入构成
计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228.14万元,同比增长6.97%。大客户开发颇有成效,大客户数量持续增加;医疗、强检项目资质取得突破,进一步布局高端业务市场。
可靠性与环境试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4,159.27万元,同比增长16.04%。元器件筛选与失效分析、新能源汽车相关检测业务增长较快,科研咨询业务取得重要突破,形成检测+科研的综合业务格局;大客户和重点项目全面拓展,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高端大客户合作进一步加深,鉴定试验、比测试验项目等市场拓展持续提升。
电磁兼容检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269.75万元,同比下降8.52%。特殊行业业务保持稳定增长,航空航天行业市场不断突破,承担C919刹车系统电磁兼容测试;汽车检测市场持续拓展新能源汽车检测和整车咨询,获得福特汽车的资质认可,开展特斯拉测试项目;5G通信检测、无线设备验证业务积极布局。
化学分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116.39万元,同比下降1.08%。船舶检测、塑胶跑道检测等培育业务线快速发展,新增沃尔沃、华晨宝马和法国BV船级社等认可,主导及参与4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食品检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345.27万元,同比增长23.18%。企业客户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湖南广电计量首次入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复检机构名录,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抽检、国家农业农村部生鲜乳抽检等国家级项目。
环保检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668.23万元,同比增长5.56%。“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0-2022年地表水国控断面采测分离样品采集技术服务项目”、“湖南和安阳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调查项目”等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取得突破;环境咨询类项目持续拓展,相继承接入河排污口排查、碳排放核查等咨询类项目;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和扩充,形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和环境空气VOC全指标调查与检测能力;全国累计8个区域实验室入围“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标准化验室”。
EHS评价咨询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592.31万元,公司于2020年9月30日实现对中安广源控股合并,将其第四季度营业收入纳入合并范围。安全和环保资格类评价业务基本完成全国战略布局;安全检查、安全培训、安全应急预案等培育业务取得市场突破,场评场调、稳评、水土保持、环保管家等新业务发展良好,成为新的增长点。2020年,公司认真贯彻“两个高端”战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性产业构筑计量检测技术服务能力,重点开发战略性行业及高端大客户。
特殊行业方面,业务覆盖各种类特殊客户,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重点大客户和重点项目持续突破。
汽车行业方面,新增北汽新能源、沃尔沃等5家主机厂认可,持续拓展新能源汽车检测业务,积极布局智能驾驶检测业务,开发了地平线、力神、电产等大客户。
航空航天行业方面,成功进入波音合格供应商名录;完成C919国内首次系统级(飞机刹车系统)鉴定试验,成为目前国内完成鉴定任务较多、积累经验较多的试验机构;参与保障了C919、ARJ600、MA700等民用飞机型号测试项目。
通信行业方面,5G通信检测认证发展较好,拓展了重庆物联网、成都车联网、南京无锡视联网等5G和终端运用检测认证业务;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中标工信部“2020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
轨道交通行业方面,科研项目业务持续增长,合作主体从主机厂延伸到高校、地铁运营商、部件供应商;材料防火阻燃测试能力、材料性能测试能力通过CNAS、CMA认可,具备轨道车辆内装产品“有害物质+防火+材料性能”的“一站式”测试能力。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2020年度技术改造计划已签订的合同总金额为33,413万元,完成计划44,461万元的75.15%。
四、对外投资
报告期内,公司对北京广电计量、上海广电计量、武汉广电计量3家区域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合计7,500万元,进一步提升子公司资金实力。公司出资5,000万元参与设立投资基金广湾创科(广州)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借助专业投资机构,整合计量检测行业优质资源。
报告期内,公司与天津广电计量合计以13,629.90万元对价收购中安广源34.95%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及天津广电计量合计持有中安广源70%股权,公司高起点布局EHS评价咨询业务,快速获取EHS评价咨询业务相关资质及市场,快速形成市场影响力,巩固综合竞争优势,形成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报告期内,无锡广电计量以 2,054万元竞得无锡市新吴区XDG(XQ)-2019-1号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完成项目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办理及立项备案审批,该地块将用于公司华东检测基地项目建设。
五、经营计划
2021年,公司以“优化经营结构做强存量,加速外延扩张做大增量,打造‘十四五’发展双引擎”为经营主题,坚持技术引领市场,以科研和技术为引擎,以高端人才集聚为牵引,推动从单一计量检测向“检测+科研+咨询”综合化业务结构升级,优化组织结构、人才结构、客户结构、网络结构和资本结构等关键经营要素,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和管控模式,构建系统经营发展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存量业务;稳健推进外延并购扩张,坚守同心多元化战略,积极布局计量检测新业务,努力构筑“十四五”内生发展与外延扩张“双引擎”,实现公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1、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创新市场开发模式,实现业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业务结构,由计量检测向科研咨询等高附加值业务拓展,构建“检测+”综合化业务新格局。各业务板块按行业专业化纵深发展,做强做大计量、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等优势业务,巩固提升化学分析、环保检测、食品检测等培育业务;以科研、咨询业务带动计量检测业务,形成“计量检测+科研/咨询/评价”等综合化业务格局;并通过投资并购拓展医疗器械检测、特种设备检测等潜在业务。
二是加强战略行业产业链分析,深耕战略性行业。强化技术引领市场,深耕特殊行业、汽车、航空航天、通信、轨道交通、集成电路等战略行业及新兴产业市场;梳理战略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按客户对象或产品线门类细分市场,针对性重点开发,抢占战略性行业制高点。
三是优化客户结构,落实大客户分级分类开发维护,不断突破高端大客户。研究和梳理行业头部客户及优势企业的需求,制订针对性、差异化的技术服务方案,提升大客户市场竞争力;调整食品检测和环保检测业务政企客户结构,以政府项目带动企业客户开发,提高企业客户占比,筛选优化业务结构。
四是持续落实客户资源动态分配制,推进大客户、大项目团队开发模式。强化客户资源管理,强化市场一体化管控,体现资源共享、团队协作优势,做深做透大客户。
五是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营销,拓展营销渠道。上线客户服务平台,实现客户服务全过程信息化;升级电子商务平台,加大计量校准、化学分析、食品检测等业务线上市场营销推广。
2、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确保技术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大力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技术服务质量,筑牢发展根基。落实大客户项目负责制和技术质量考核制度,对大客户重点保障。突出客户服务岗位管理、协调职能,提升客户服务整体素质,提高客户服务过程的快捷性、周到性和满意度。
二是升级实验室网络布局,稳步推进检测基地自有物业建设,调整资产结构,提升公司的整体实力和品牌形象;加快相关实验室场地扩建,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三是加强技术投入,2021年计划投入43,051万元重点建设关键领域技术保障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以科研开发带动计量检测技术能力提升。
3、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运营效能
一是调整优化组织结构,探索集团化管理模式和事业部经营运作模式。
二是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提升子公司综合管理运营能力。重点围绕大客户和大项目开发,团队协同开发业务等业绩考核重点,进一步优化《经营责任考核管理办法》,提升考核激励性。
三是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加速实验室数字化转型。继续深化流程管理信息化,全面升级集成办公管理信息化系统、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各业务板块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加快桌面云平台二期建设,大力推进云平台环境下的管理创新,大力探索即时移动办公、移动检测、远程测试、远程支援等全国一体化协同运营模式,构建核心竞争力。利用不断成熟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将信息化功能向客户端延伸,借助于数字化营销系统、客户服务平台和客服APP,实现客户自助服务。
4、加强成本管控,强化降本增效,有效降低应收账款
一是持续强化成本考核,增强全员成本节约意识,把成本精细化管控目标通过经营责任考核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二是加强对运营过程中设备耗材采购、业务外包、交通运输、差旅费等各项成本费用的动态分析和管控。
三是进一步梳理应收账款流程和考核制度,落实各类客户的信用期限和付款条件,坚决把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比例。
5、稳健推进外延并购扩张,坚守同心多元化战略布局计量检测新业务
稳妥谨慎推进投资并购项目,加强投后管理,探索与全国一体化管控模式相适应的并购项目管理机制和风险评估体系,做好并购项目的协同发展。
6、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力成本管控,持续提升组织人均效率
坚持以高端人才集聚为牵引,大力引进各类优秀骨干人才,保障和促进各业务线市场突破和良性发展。研究各岗位用工模式和用工标准,尤其是季节性忙闲不均和区域性生产不均的用工模式,以及操作岗位的用工标准和配置,在强化高端人才集聚的同时,避免人才高消费。
数据来源:广电计量2020年年度报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