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并在附件公布了针对新冠病毒的最新实验室检测指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四版)》(下简称指南),重点从检测标本采集和核酸检测方法等维度,对新冠病毒的检测工作作出要求。
指南主要针对比较成熟、易于实施的核酸检测方法,即采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鉴定,推荐选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ORF1ab、N基因区域的引物和探针。
结果判断标准为:
阴性:无Ct值或Ct≥40。
阳性:Ct值<37,可报告为阳性。
灰度区:Ct值在37-40之间,建议重复实验,若重做结果Ct 43 值<40,扩增曲线有明显起峰,该样本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另外,根据指南规定,在实验室要确认一个病例为阳性,满足以下条件: 同一份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2个靶标(ORF1ab、N)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如果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 检测结果,则需要重新采样,重新检测。另外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
在标本采集方面,指南主要从采集对象、采集要求、采集种类等维度进行了规定。要求采集的标本主要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下呼吸道标本、眼结膜拭子、粪便标本、抗凝血和血清标本等。临床标本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 7 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发病后第 3~ 4 周的恢复期血清。
指南还对10种标本的采集方法做出规定,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或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血液标本、粪便标本和眼结膜拭子标本等。
1.咽拭子:用2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同时擦拭双 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含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2.鼻拭子:将1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轻轻插入鼻 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取另一根聚丙烯纤维 头的塑料杆拭子以同样的方法采集另一侧鼻孔。上述两根拭子 浸入同一含3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3.鼻咽抽取物或呼吸道抽取物: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 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将收集器头部 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 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ml采样液冲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儿导 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器)。
4.深咳痰液:要求病人深咳后,将咳出的痰液收集于含3ml 采样液的50ml螺口塑料管中。
5.支气管灌洗液:将收集器头部从鼻孔或气管插口处插入 气管(约30cm深处),注入5ml生理盐水,接通负压,旋转收集 38 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采样液冲洗收集器1 次(亦可用小儿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
6.肺泡灌洗液:局部麻醉后将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口或鼻经 过咽部插入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的支管,将其顶端契入支气管 分支开口,经气管活检孔缓缓加入灭菌生理盐水,每次30~50 ml,总量100~250ml,不应超过300ml。
7.血液标本:建议使用含有EDTA抗凝剂的真空釆血管采集 血液标本5ml,室温静置30分钟,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分别收集血浆和血液中细胞于无菌螺口塑料管中。
8.血清标本:用真空负压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5ml,室温静 置30分钟,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血清于无菌螺口塑 料管中。
9.粪便标本:如患者发病早期出现腹泻症状,则留取粪便 标本3-5ml。
10.眼结膜拭子标本:眼结膜表面用拭子轻轻擦拭后,将拭子头进入采样管中,尾部弃去,悬紧管盖。
另外,根据目前掌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资料等信息,指南规定: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暂按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管理,管理的方面包括病毒培养、动物感染实验、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灭活材料的操作等,具体详情见附件。
指南还强调,采样人员个人 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要求:N95 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连体防护服、双层乳胶手套、防水 靴套;如果接触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应及时 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还对疫情防控措施,病例监测方案、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等进行了规定和梳理,详情见附件原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