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人员本都是辛勤的小蜜蜂,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都是他们的代名词。可一提到“扩项、评审”这些小蜜蜂就无法淡定,将其誉为“人生最难以忘怀的经历”之一,“扩项、评审”的经历不是那么美好,但收获也不少。小编汇总了过来人的苦逼经历,供大家借鉴、学习,希望大家在以后工作中少走弯路。
1、扩项、评审等于熬夜!
“食品实验室扩项,600个参数,连续2个月每天晚上加班,评审现场3天3夜没有睡觉,差点就猝死了!”“评审时做盲样,每次都是整夜不能休息,一夜得出结果。白天还要回答评审员的提问,两天一夜不休息,评审不易呀。”对于大多数实验员来讲,扩项、评审就相当于熬夜!
也有网友表示: 现场评审其实还好,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反而是之前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很辛苦。最近又更新了不少新方法,没有验证的实验室估计着急了,好好准备吧。
还有更夸张的,CMA和CNAS认可同时进行,编写各种手册,程序文件,记录?两者不同地方怎么办?资料混了怎么办?小编也是头一回听说,长见识了!
2、国标方法陈旧、繁琐,不适用。
“国标方法陈旧、繁琐,有些实验耗了2天,结果毛都没有!真是白受累啊!”的确有好多项目按国标方法确实做不出来,就一个字“坑”!还有网友吐槽:“按照国标要求,一步一步洗瓶子,要花费整整3天,每天的时间是加班呢?还是加班呢?还是加班呢?洗完测试下,洗的不干净还得重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验室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实事求是来讲,这些国标确实需要更新以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3、行政干预对实验影响太大!
有些实验员反映,与评审员的数据对不上,不得不反复做一个实验。下面看看网友“七月”的经历。
“一次评审,前期就加班很累很累的了。评审是周六、日,周五晚才拿到土壤盲样,检测三个金属元素。我将盲样和自己的标准样品对照,挑了两个颜色相近的标准样品做质控,晚上十二点多做出了结果。本来几个元素都跟其中一个标样十分的接近了,结果上报以后老师却说都不对,而且跟证书值差距比较大。”
“不可能啊,不可能啊!领导说马上再做一次,此刻已经深夜了啊!我精神不好,快虚脱了!”
“想来想去,不应该啊,于是我拿消解好的溶液做其他元素,常规的几个元素做出来的结果真的跟自己的标准样品十分接近啊。再看我的其他质控都没什么问题,就跟领导说,我对自己的结果有信心,是不是老师搞错了?我不要再消解来做了,要睡一两个小时来应付第二天工作。”
“后来老师来现场,问了我全过程,也觉得不应该,然后将剩余的样品带走了,最后以我的数据上报,给过了。你说坑不坑?坑不坑?坑不坑?”
看了这位网友的经历,小编深表同情!可话又说回来了,行走江湖,要是不被坑几回,人生都不算完整!
也有人打趣说“评审员也是一回生二回熟,第二次就会手下留情了。”不可否认,行业内确实存在这些问题。但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一个公平、公正的检测平台,应该为生产者和消费者负责。扩项、评审时,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自律,评审专家更应该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保证检测检验行业的整体水平。
4、上述问题解决方案。
扩项、评审好多年,实验员还是躲不过这些痛苦遭遇,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网友脑洞大开:如果6年评审一次,实验员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些呢?但是放松监管,机构的能力和质量可能就要打折扣了。
还是来看看靠谱网友“KCN”给出的靠谱建议吧!
(1)实验室在申请认可项目前,一定要先逐步核实检测标准中要求的各项条件是否已满足,然后要做方法验证,确认实验室实际上是否真的有检测能力,否则就会像帖子开头说的那样白忙活一场,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2)现在一般第三方商业实验室都会在填写申请资料时,适当加入一些实验室做的还不是很成熟的,也不怎么赚钱的项目和方法,目的就是给审核老师来砍的,不过数量不宜超过申请总数的15%,否则会被认为是诚信问题。
(3)在现场审核前,有必要对来审核的几个评审员进行背景调查,了解其工作态度、方式、专业度等,便于审核时更好的对接,也可以理解为投其所好,这样会增加通过的成功率,但也不是一定通过哦,因为打铁还需自身硬。
(4)第三方商业实验室审核时,放低一点身段,在审核组开不符合项时,是可以商量的。不要让审核组开出具体操作很困难或者单纯的体系上的问题,前者会在整改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后者有可能会直接导致本次审核失败。
三天的审核,凝聚的是实验室相当一段时间内努力的成果。审核时,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和审核员一起学习成长。
5、扩项、评审中的收获。
评审确实很辛苦,但是大家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实验室设备数量紧张、设施简陋,但我们的盲样测试很准,相继顺利通过了CMA和CNAS的认证和认可,好的仪器还是起到了它们该有的作用。”“我们也是认证刚刚结束,一百多个参数,忙了好长时间。主要是不懂的太多了,经过认证,的确学到很多东西。”
我要测网 徐娜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