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特色检测 送检中心 检测机构 资讯 标准库 质量知声 人才频道 仪课通

庞国芳院士解读:出入境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与规划

中国认可 2017-02-03 点击 172 次

导读庞国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研究员,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际公职化学家联合会(AOAC)资深专家。

  庞国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研究员,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际公职化学家联合会(AOAC)资深专家。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内的食品供应已经打破了空间和地域界限,当前的食品安全已经呈现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化格局,这就造成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复杂化、交叉性、动态性和不可控性,同时也给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91条指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口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同时,该修订版中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口岸检验的检验监管制度等内容。可以认为,新的《食品安全法》在进一步明确质检总局是进出口食品监管主体的同时,也对进出口食品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与强大的科技支撑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履行监管职责,还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食品安全现状,质检总局都迫切需要显著提升自身科技水平,构建进口食品监测、溯源体系,构筑食品安全国门防线,这也是质检总局在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自身发展阶段的特定特征。

  质检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强进口食品安全技术研究”的相关内容,这符合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议,对于我国保障食品安全的行动计划的落实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研究将会从技术保障层面促进我国进口食品安全根源问题的解决。

  规划内容既认清了进口食品所面临的严峻形式,又指出了目前的迫切需求;在提出进口食品监管“一体化”和全程可追溯的总体目标的同时,又给出了目标实施的方向和措施。一方面,强化出入境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开展监管关键技术研究是推进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中之重,这为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规划中提出的口岸监管关键技术研究,是以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监督抽检、合格评定和分类监管等内容为目标导向的,而这些内容则是进口食品安全长效监管的必然要素,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运行机制。因此,规划中提出的关键技术研究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必然会将进口食品安全落到实处,保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序推进。

  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溯源技术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健全的溯源体系。对于进口食品安全而言,目前迫切需要加快进口食品监管信息化步伐,构建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系统,建设进口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进口食品全程可追溯。规划中提出的进口食品口岸监管“一体化”和食品全程可追溯,不但具有国际视野,而且符合现代管理思想的要求。同时,实现该目标所需的大数据、物联网、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则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这些现代化的方法和理念融入到食品安全的决策过程中,从食品的源头开始进行防控和追溯,形成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以在食品安全发生问题时快速、准确地锁定源头。这方面内容与国家“十三五”提出的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也是十分契合的。

  总而言之,进口食品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涉及检测技术、统计分析、信息管理和网络等众多领域。因此,需要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运行机制和监管“一体化”相互融合,才能实现进口食品的全程追溯和风险预警,从根本上规避食品安全风险,保障进口食品安全。质检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内容的落实和实施,必将大大提升质检总局在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从而构建牢固、可靠的进口食品安全国门防线。


编辑:宋莉
[来源:中国认可]
检测机构入驻
相关资讯
会员动态
最新送检订单

需要锂电池的相关检测

伺服压力机,对参数、精度、技术条件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

瓶子异常毒性检查项目可以做吗?

最新特色检测
近期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