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羊汤时来一勺“淡奶”,汤色立马变白;
烤鱿鱼加入“香油”,瞬间香味扑鼻;
糖水加香精就能合成蜂蜜
……
近段时间,有博主在视频平台揭秘了餐饮行业一些不为人知的“诀窍”,在加入了不同的添加剂后,简单食材即化身网红食品。“科技与狠活”是在科普真相还是在贩卖焦虑?这些食品我们究竟能不能放心吃?
近日,SGS中国区农产食品部技术总监冯小清女士受邀坐客广东卫视招牌财经节目《财经郎眼》,从专业角度发表观点,与郎咸平教授、高校教授共同探讨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等话题。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如何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冯小清女士介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可能都有所不同。目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总共包括2374种,如下是各类添加剂的品种数量。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一个是安全性,即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添加,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有危害;另一个是必要性,即添加剂的使用,可以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同时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要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而对于必要性的评估,不同国家也会有所差别。比如,美国认为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中是有必要的,对其使用量不作限制;而中国认为没有必要,所以禁止了它的使用。
食品添加剂在国内的监管覆盖了从新品种审批,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标签标识方面等各个环节。所以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总是觉得“中国标准低于国外标准”,其实是不正确的。
如何鉴别“无糖”食品?
冯小清女士介绍,根据《GB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糖”指的是单糖和双糖,是属于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当中,糖的含量低于5克时可以宣称低糖,低于0.5克时可以宣称不含糖或无糖。一般情况下食物中无法做到绝对无糖,因为原材料中自带糖分,除非原材料为水,或配制食品才可以做到。如果对糖摄入量比较讲究的消费者,可以在选购食品时,选择标签上有低糖、无糖、不含糖等标示的食品。
除了关注糖,主持人也提到了今年7月热词“雪糕刺客”,烧不化,是里面添加了食品增稠剂,叫做卡拉胶。
卡拉胶是什么?
冯小清女士解释称,雪糕中的“胶”,“卡拉胶、果胶、瓜尔胶、刺槐豆胶”等,其实是很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在雪糕中发挥增稠剂的作用。可以提高雪糕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确实可以减缓雪糕的融化速度。
但“胶”并不是造成雪糕不易融化的唯一因素。雪糕的融化速度是快还是慢,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乳、脂肪和糖的含量。
市面上大部分的雪糕,是以水为主要原料,所以更容易融化,融化后会像“水”那样地滴落。但也有一些雪糕,是以生牛乳为主要原料,还添加了稀奶油等脂肪,固形物含量较高。这样的雪糕,脂肪的含量和熔点较高,抗融性也越好,通俗来讲就是越不容易融化,而且融化后更容易保持原有的形状,不至于水滴样地滴落。
我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是逐渐深入的,最开始关注的是农药污染问题,后来是重金属等传统的污染物对我们的危害,还有就是生物因素造成的污染,逐渐回过头我们又来关注食品添加剂是不是有问题。这反映出老百姓已经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有没有保证,开始关注食品工业或者食品添加剂是不是危害到自身的利益,这是好事。
除了食品添加剂,建议消费者可以更多关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结合自身的情况去选择适合的食品。